报载,国家发改委200余名干部最近分三批赴北京监狱等开展廉政教育,参观服刑人员宿舍、食堂等,部分职务犯罪人员现身说法。
对这则新闻,很多人嗤之以鼻。有人质疑,参观监狱能够吓退贪腐吗?如果参观有用,还要制度干什么?还有人说,这些年来参观的官员不少,出事的官员也不少。最近违纪落马的黄石城建公司总经理陈新翔,6月份还带队参观洪山监狱。
网友的质疑,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时下某些反腐手段确实有流于形式的现象,效果不彰,引发公众不信任。另一方面则源于,面对较为严峻的反腐形势,很多人对惩治手段更加依赖,而对预防还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简单地说,就是对预防腐败,从源头治理还缺乏更多的思考。
遏制腐败,打老虎拍苍蝇固然带劲,但这毕竟是治标之法。反腐倡廉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本上要以预防为主,惩治为辅,打防结合,最终才能标本兼治。然而长期以来,重惩处轻预防,既导致制度建设上的滞后,也造成了民间甚至官方认识上的偏差。
无论是从专业的角度,还是实践的检验,警示教育都是提高个人自觉性的有效举措。在国外,警示教育作为一项制度已经相当成熟,比如新加坡公务员学院、李光耀公共策略学院开设了专门的廉政课程。与国外的警示教育相比,国内开展参观监狱活动不是开展得太多,而是太少,不仅不应质疑而应给予鼓励。
警示教育常态化和规范化,本身就是制度反腐的一部分。反腐倡廉若面临“习惯性”质疑,得不到群体性认同,恐怕才是最大的治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