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北京晚报:《中小学生守则》可否换个名?

苏文洋

2014年08月08日15:29    来源:北京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中小学生守则》可否换个名?

  中小学生守则新旧版本对比:

  新版

  1、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

  2、爱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上课专心听讲,勇于发表见解,按时完成作业,养成阅读习惯。

  3、爱劳动。自己事自己做,积极承担家务,主动清洁校园,参与社会实践,热心志愿服务,体验劳动创造。

  4、讲文明。尊敬父母师长,平等友善待人,言行礼貌得体,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

  5、讲诚信。守时履约,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不抄袭不作弊,不擅动他人物品,借东西及时归还。

  6、讲法治。遵守校纪校规,参与班级管理,养成规则意识,了解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之事。

  7、护安全。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远离毒品,珍惜生命。

  8、护健康。养成卫生习惯,不吸烟不喝酒,控制上网时间,抵制不良信息,坚持锻炼身体,保持阳光心态。

  9、护家园。节粮节水节电,践行垃圾分类,爱护花草树木,低碳环保生活,保护生态环境。

  旧版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刻苦学习,勤思好问,勇于实践。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和科技活动。

  5、热爱生活,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生活俭朴,消费合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教育部近日在其官网公开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有评论说:“人们发现,‘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见义勇为’等内容被取消。不少人认为新修改后的《中小学生守则》更接地气,没有了空话。它用直白的语言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体现了更加自信的态度。”(详见《中国青年报》8月5日)

  我把新旧两个《中小学生守则》放在文章前边,有兴趣的读者不妨研究对比一下,从中或许可以看到新版守则的进步。

  总体上看,新版守则内容相当丰富,特别是把许多成年人或许都做不到的内容也放了进去,体现了撰稿人完全是从成年人视角为中小学生立规则,而缺乏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提出要求。比如说,“抵制不良信息”,“远离毒品”等。在我看来,这个守则更应当是《成年人守则》。

  我建议《守则》更名为《应知》、《必知》或《要知》,内容是中小学生应当知道、必须知道或需要知道,是否遵守、做到,似不必强求。正在成长中的孩子,重要的是分清是非、对错、好坏,一时做不到的要求,也只是帮助教育。一旦成为《守则》,那就理应完全做到。倘若名曰《守则》,实际上可以做不到,反而从小就告诉孩子们《守则》并不是必须做到的东西。无论新旧《守则》,也并无违反处罚规定,更让人觉得本身就不是一个带有强制性的规守。

分享到:
(责编:李嫣(实习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