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71岁的赵大爷独自居住,爱喝酒的他常常酒后拨打110,有时是说没带钥匙,有时是说摔倒了,其实他是不堪寂寞,就想找民警来了好有人说话。5日,大坪派出所民警介绍,经统计,赵大爷一年来竟然拨打了1483次110。(8月6日《重庆商报》)
这位老人一年当中竟然拨打了1483次110,平均下来一天就要打4次还多,很显然不可能每次都是需要110出警帮助他解决困难,排忧解难,而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过是孤苦伶仃的老人想借报警的机会找民警聊聊天,说说话,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而已。
虽然从感情角度来讲,老人的这种行为很可以理解,但是从法律角度来看,却是一种涉嫌违法的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谎报警情或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虽然这位老人的行为算不上报假警,但扰乱了公共秩序,浪费了警力,但鉴于第二十一条规定70岁以上的,不执行行政拘留,所以民警仅对老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并没有对其采取法律措施。
即便如此,但在基层警力有限的情况下,如果一线警力成了“陪聊民警”,那么一旦发生了其他需要出警的紧急情况,可能就会造成延误,就会对其他市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公民的合法权益带来侵害。现在的一个问题是,老人为什么要这么做?甚至在民警多次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之后,仍旧“屡教屡犯”?这背后暴露出的,实际上是一个很值得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的社会命题,那就是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
老人虽然离了婚,但他并非没有子女,两个女儿都已经成家立业。老人在物质生活上也许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在精神生活上,却陷入了困境,所以才做出频繁拨打110电话来排遣寂寞的事情来。那么,老人的子女在尽到对老人物质赡养责任的同时,是否尽到了精神赡养的责任?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即便老人的女儿限于客观原因无法把老人接到身边和自己同住,但是也应该平时多回家探望一下老人,或者至少定期给老人打打电话,聊聊天。
以前我们说到子女对老人的赡养,似乎指的就是精神上的赡养,就是满足父母的吃喝拉撒而根本没有精神赡养这个概念。但是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尤其是随着绝大多数老年人在物质生活上的衣食无忧,精神赡养就成了他们自然而然的追求。尤其是随着国家的城镇化,随着留守老人的急剧增加,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这其中,子女应该承担主要的责任,因为最能给老人带来精神慰藉的,就是老人的子女,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