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调查“登记失业率”,告别掩耳盗铃式统计

王传涛

2014年07月31日14:43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房价、物价、GDP……在中国百姓熟悉的宏观经济指标中,失业率似乎总是被忽略。多年来,我国官方公布的失业率为登记失业率,这一数据十二年来始终徘徊在4%左右,难以准确反映就业市场情况。7月30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定在继续使用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的同时,由统计部门依法适时发布大城市调查失业率数据。此外,会议还明确提出保就业是政府重要职责,也是区间调控必须确保的民生“下限”。(7月31日《每日经济新闻》)

从登记失业率到调查失业率,虽然只有两个字的变化,但却是一种统计思维的变化。这不仅仅意味着仅向官员“内供”的一些所谓的敏感数据向大众公开了,同时更意味着公众的知情权得到了充分尊重,更说明了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多年以后,一些总以秘密、机密为由托词拒绝公开、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数据,真真正正的回到了百姓的生活之中。

单纯从字面上理解,“登记”和“调查”便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失业了,又哪有心思去登记?而调查则不同,或者以某个地段的居民为调查对象,或者以大街上的行人为小样调查对象,这些都更能客观反映一些真正的就业情况。然而,长期以来,调查失业率却一直与信息透明背道而行,这自然是很大的遗憾,也招致了政府统计工作的公信力流失。

是公布登记失业率,还是公布调查失业率,对于政府统计部门而言,最大的问题在于有没有直面惨淡数据的勇气,尤其是将这些数据公布给公众的勇气。笔者认为,再为恐怖的失业数据,其实都吓不倒公众。一者,许多民间调查机构、高校中独立的研究部门都定期发布一些他们做出来的调查失业率,比如,社科院就连续多年发布在9%左右这一严重超出警戒线7%的调查失业率,这早让统计部门发出的5%上下的登记失业率公信力全失;二者,每个人对身边的就业形势,都有自己的判断,就连春晚都拿大学生去卖土豆来做小品的包袱了,百姓对于失业情况也都已心知肚明。此语境下,统计部门如果再抱以粉饰太平、歌舞升平的思维来公布一些看似敏感的数据,只能是掩耳盗铃、自欺又欺人。

李克强总理说,“最大的民生是就业问题。”如果连最大的民生问题的相关数据都对老百姓遮遮掩掩,那政府的公信力必然会逐渐下降,而到一定程度,恐怕这公信力都打捞不起来了。因此,公众必然乐见于统计数据的回归真实,同时,又希望,在统计这门学问之下,能有更多的常识需要还原。

统计是学问,统计不是数据。统计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把最接近真实的数据调查或计算出来,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原原本本、真真切切地公布于众,然后告诉大家、告诉官员,这个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在这一点上,官方的统计,有必要向一些民间的统计学习一下。如果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之路上剔除行政化,将统计工作搞成像学术研究一样不再为“正确”而服务,不只为官员服务,相信才会有更真实的结果。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