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综合司副巡视员孙燕透露,财政部正会同发改委按年度来公布全国性的,以及中央部门和单位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今后地方无权新设收费项目,凡是在目录和清单之外的收费项目一律不得执行。(7月30日《21世纪经济报道》)
与法定税收相比,行政事业性收费大都由地方和部门自行制定,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全国人大代表周联清曾在今年两会时展示了一组调查:国家有关部门行政事业项收费有近200大项,大部分还派生出许多细项,一些企业缴纳的大小收费项目甚至达上千个。目前全国究竟有多少收费项目,收费总额是多少,收费主体是谁,收费用途是什么,这些都是糊涂账。在缺乏清晰标准的情况下,难免有地方和部门浑水摸鱼搭车收费,而企业也不知道哪些该收、哪些不该收。
建立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让人眼前一亮。收费的清单化,有望厘清政府权力的边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大大降低企业负担。清单外收费项目均系违规,地方政府无权新设收费项目,彻底堵死了一些地方巧立名目收费摊派的可能性。不过,徒法不足以自行,即使有了收费清单,仍可能有地方和部门出于既得利益考虑,公然违规收费。因此,还需要配套相应的惩戒机制。
乱收费禁而不绝,关键就在于惩戒力度不够。比如,国家明确规定二级(含二级)以下公路不得收费,但是一些省份的二级公路仍和高速公路一样在收费。再比如,政府明文规定取消的运营车辆二级维护检测收费和运营车辆综合性能技术等级评定检测收费,却在一些地方经过改头换面后继续收取,政府部门不便出面,就授权给相关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自己坐收渔利。
即使乱收费被媒体曝光引发民怨沸腾,也大都只是叫停了之后下不为例,而对之前的不合理收费所得既往不咎,相关负责人也是毫发未伤。违规成本低、风险小,在无形中助长了一些地方和部门乱收费的底气。要想保障收费清单的刚性约束,还需出台“问责清单”。针对违规收费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包括追缴乱收费款项,对相关人员严肃问责,严重者追究法律责任等等。只有给收费清单通上高压电,才能管住公权力之手不越雷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