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最低调的一条新闻,当数东莞娱乐场所复业。新华社援引当地公安部门披露的数字称,东莞全市娱乐服务场所与三类场所(桑拿、沐足、KTV)复业率已达到70%,四类场所的实际经营者签订了《娱乐服务场所治安管理责任书》,对于采取隐蔽方式从事涉黄活动者,警方将坚持发现一处整改一处、查处一处,“决不允许涉黄问题在东莞回潮反复”。
东莞娱乐业在半年前一朝被“蛇”咬过之后公开复业,显然不是政策调控出现了松动迹象,而是想办一城干干净净的夜事。当初吃了不果断的亏,今天果断复业的东莞,这次决心下得很坚决、很主动,其实也很无奈。
东莞当初被人称为性都,黄是明摆在那里的。但东莞的领导觉得眼皮子底下的黄,是别人给抹的。等到央视把暗访的情形和盘托给世人,他们改口说即便央视不曝光,他们也正打算整治了。
娱乐业本不是见不得人的产业。东莞后来把它弄成见不得人的事,不完全是因为从事色情交易的人们做了没底线的事,更重要的是这地的法治尺度,没有托住这个行业走向豁边时应有的底线。
东莞事发之后,很多官员、甚至执法部门的官员被卷入其中,可想而知便是一个法治与色情业相互乱抛媚眼的“苟且偷情”过程。而权力装聋作哑,并非不知东莞涉黄是个危险的事,而是在这个越冒险越繁荣、一本万利的GDP中,已经陶醉成瘾,不能自拔。
没有权力的暗中放任,就不会有莞式服务这个国际化的黄色招牌。但尴尬的现实是,黄色招牌后来成为东莞经济增长金字招牌中不可或缺的一片亮色,但却因为央视曝光的一记闷棍,不仅让当地领导感受到了权力尊严之痛,也使得GDP在剥离泛黄的娱乐产业过程中,有着断奶般难割难舍的切肤之痛。早就宣布三产GDP跑赢了二产的东莞,能否一盆冷水泼过之后,还能像东莞主要领导接受世界主流媒体记者团时表示的那样,“扫黄打非对东莞今年经济增长不会有大的影响”,人们毕竟最后看的不是嘴巴的软硬,而是看数字的坚挺和过硬。
东莞今天重启服务业,是一着面对现实的棋,更是一着险棋。不为当初东莞事发时经济不软的嘴巴而硬撑,它是一种承认并且面对现实的态度,也是一种经济止损与公信力止损的务实态度,只要把过去的色情产业像刮骨疗毒一样剔得干干净净,不妨大红灯笼高高挂,办得大大方方一些。一来可以彰显东莞“依法治娱”的决心和勇气,二来可以将这个产业的红与黑、黄与白,大张旗鼓地交给法治和社会大众的监督。
但是不带色彩的娱乐业,推动经济的力度是相当有限的。即便东莞的娱乐业复业100%,也无法找回昔日那种迷幻般繁荣的快感。一个满城都挂红灯笼的娱乐业,在无鱼的清水中能够找回多少GDP的繁荣?这大老远的,谁会买张机票上东莞来洗个脚唱个歌呢?
东莞曾经的性都帽子,能否真正摘去,最终还是需要依靠东莞的经济对于娱乐业依赖程度的坚强剥离,对世界工厂经济模式的果断转型。
东莞娱乐“重操旧业”,对谁都是一场风险。东莞领导们的风险更大。谁有那么大耐心不停地听你讲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