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微观·不弃微小 方成善政)

人民日报:“小官大贪”为何难禁绝

2014年07月30日04:0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江西新余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王庆

  农村“苍蝇式”腐败之所以蔓延,原因是一些村务公开成了摆设,乡镇纪委对村级组织监督乏力,甚至对违规违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今年2月,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区查处了一起村干部腐败案件。该区河下镇江口村委会会计敖某,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将村里的征地补偿款分多次转入其个人账户,累计金额达350余万元。

  这是一起典型的农村“苍蝇式”腐败案,值得深思。村干部虽然职位低,但权力不小。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实施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涉农专项资金、拆迁征地补偿款和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种类增多、金额变大,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越来越多。利益诱惑下,近年村干部窝案、串案频发,像敖某这种“小官大贪”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岗位往往成为孳生“硕鼠”的肥缺。

  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受理反映村干部腐败问题的信访量一直居高不下。农村“苍蝇式”腐败之所以蔓延,原因是一些地方的村务公开成了摆设,而乡镇纪委对村级组织监督乏力,甚至对违规违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另外,针对村干部的激励和考核机制不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村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成为“苍蝇式”腐败的一大诱因。

  杜绝“苍蝇式”腐败,必须坚持标本兼治、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加强对村干部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创新村干部激励机制。比如,结合各地经济情况,适当提高村干部的经济待遇,探索让村支部书记群体择优考录公务员的机制。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村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乡镇党委、政府要把廉洁情况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村干部绩效考核体系,直接与村干部的评先评优挂钩,使他们不敢轻易“踩线”。

  (本报记者 吴齐强整理 马国英绘图)

分享到:
(责编:潘旭海、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