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燕赵晚报:地方债纳入审计是亮点也是难点

杨燕明

2014年07月29日09:14    来源:燕赵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地方债纳入审计是亮点也是难点

7月27日,中央纪委机关、中组部、中央编办、监察部、人社部、审计署、国资委联合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首次明确重点审计对象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并将地方政府性债务、自然资源资产、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履行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等情况列入审计内容。同时,国企非法定代表人但实际行使相应职权的董事长等领导也要进行审计。(7月28日《京华时报》)

长期以来,在不少地方,都存在“拍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的领导,一方面,这导致各地决策存在巨大的负债风险,甚至可能达到不可控的地步;另一方面,这也滋生了一些政绩怪相,有专家坦言,“长期以来,不少地方存在‘干部出政绩--群众掏腰包--干部升迁--政绩转化为国债’的怪现象。”所以从源头上进行规范与审计,显然是必须之举。

经济责任审计细则有不少亮点。如细化了审计内容,扩大了审计范围,将地方债反浪费等纳入了审计;如明确了审计的责任主体,地方党政正职均须审计;再如明确了审计期限,重点审计对象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这些细节都很有针对性,也是此次审计细则的亮点。倘若执行到位,必然能有效预防“拍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的情况,让政府的财政状况更加科学合理。

不过,凡事不看广告看疗效,就经济责任审计细则而言,仍需看现实的执行效果。众所周知,当三公支出公开透明成为一种常态时,“其他支出”一项的猛增,消解了三公支出公开的善意。如今,面对日益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细则,我们固然可以保持期待,但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完美的政策更需要完美的执行,如果执行不到位,或是政策又被发现新的漏洞,该项制度的善意初衷就可能被现实所消解。

为了让政策不走样变形,在加强责任意识的同时,还需要在制度设置上有所突破。审计虽然停留在“明察阶段”,但也能从中发现了一些违法违规问题--自2008年以来,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查出被审计领导负有直接责任的问题金额1000多亿元。但很显然,对审计力度的加大,一些应付的对策也必然会更加娴熟,这就需要审计多些“暗访精神”,以便更好地做好审计工作。

还有,地方债反浪费等纳入审计,既是亮点也是难点,如何继续完善配套措施,如监管、评估制度等,显然是问题的关键。不过,还是那句老话,完美的审计需要完美的执行。如何确保执行效力、延伸执行张力,这既要提高审计力度,更要加强责任态度意识。唯有制度设置与态度意识“双升”了,审计才能成为一块坚强的盾牌,将地方政府或官员的经济问题挡在门外。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