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环球社评:“镇升市”,社会治理改革的大事

2014年07月24日09:09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社评:“镇升市”,社会治理改革的大事

  当中国舆论场带着浓厚兴趣关注崔永元、方舟子互诉侵权官司,以及厦门大学博导“诱奸门”到底该怎么定性的时候,一件真正的“大事”正在向中国基层走来。中国11个部委近日联合下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通知,其重点是要将人口10万以上的建制镇改设成市,也就是“镇升市”。敏感的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改革顺利,这有可能成为中国基层社会发展的新突破口。

  正如专家指出,县、镇历史上就是中国最基本、最稳定的行政治理单元,有着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的最小完整系统。中国现代化与城镇化密不可分,大城市的繁荣在全世界都可圈可点,但小城镇的质量才是现代化最厚实的那一部分。中国20万人以下的小城镇聚集了全部城镇人口的51%,这决定了它们必将承载中国现代化的攻坚战。

  这次改革试点将重点探索建立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这是让“农民工”在城市安家并获得平等权利的关键性改革,将触及中国社会当前的很多痛点和困惑。让一名农民工在北上广迅速成为平等的市民还有些难度,在基层市镇,实现这一转变的障碍要小得多。选择最可能突破的地方发动全国性大战役,跨出的第一步未必辉煌,但却是现实主义的。

  中国人不能让所有理想主义的东西都只在一线城市里“中心开花”,那样的话,中国就可能“拉美化”,甚至“印度化”,出现一些被贫民区包围着繁荣市中心的大都会,离经济中心越远的地区越贫穷。中国必须实现小城镇建设的突破,这是13亿人口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镇升市”改革试点意味着中国发展和治理重点的下沉。中国东南沿海有些乡镇的户籍人口很少,但是移民很多,经济总量已经达到市级规模,只有治理模式仍停留在乡镇的水平上。一旦升级为市,就会获得更多治理的资源和自由,从而获得发展的新空间。

  中国社会治理有很强的等级结构特征,“市”的优势,“镇”往往很难追平。对于这个问题,让一些大镇升为市,比改革这个结构本身要省力得多。

  当然,“镇升市”不能成为官僚主义的扩张。11部委的通知特别强调行政管理的创新,要求建立低行政成本的设市模式。

  中国前一阶段的城镇化带来了人口聚集,也极大促进了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但多数小城镇缺少就业和产业规划,前途不明确,因而留不住年轻人的心。人才从小城镇到中等城市、再到大城市的梯级流动在持续发生着,小城镇虽然总人口占了全国城镇人口的半壁江山,但它们对年轻人的前途来说,更像是散落在中国各地的“驿站”。

  多给小城镇机会,就是为中国现代化开辟新的主战场。北上广搞得再好,它们也只能是中国现代化的几个支点。让小城镇繁荣起来,其难度和意义都不比让北上广成为“一流国际化城市”更小。也只有这项工作取得决定性成就,中国的改革开放才能让我们在全世界面前引以为傲。▲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