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下午,《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下发。按照新方案,我国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司局级每月补贴1300元、处级800元、科级及以下500元。方案要求中央国家机关今年完成改革。
公车超标、公车私用、公车浪费等“车轮上的腐败”,已是备受诟病的权力沉疴。比如有的股长屁股后面都“冒烟”——配备专车,有的官员虽有资格配车但违规配备超豪华轿车,至于公车使用“三三制”现象——公车公用占1/3,领导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更是让民众深恶痛绝。公车改革,势在必行!
纵观中央出台的车改方案,亮点纷呈,与民意形成了最大共识,比如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极富现实针对性。至于司局级每月补贴1300元、处级800元、科级及以下500元,更是大有深意,切中肯綮。但凡了解一些地方的车改,便知此举的厉害之处。
此前媒体多次报道,一些地方在车改中实行货币化补偿,即取消公车,对官员进行一定的补贴。孰料,有的局级官员每月获得补贴居然数千元,简直比配车还浪费。更不可思议的是,有的官员左手领了补贴,右手正常配车,所谓的车改成了一些官员便于侵吞国家财产的一种手段。这样的车改,每进行一次,纳税人的负担就沉重一次。
而观察中央此次出台的方案,对司局级官员补贴每月为1300元,并不算高,此举就压缩了官员中饱私囊的利益驱动。同时,为防范官员领了补贴还照样配车,可加强监督,一方面强化内部监督,严格控制公车使用,对违规者严厉处置,让官员得不偿失;另一方面扩大民众参与的监督平台,对公车标上明显标志,鼓励民众举报公车私用,一经查实同样依照相关规定查处。
车改难,难就难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正如有专家所称,公车改革难以推进的真正原因,是制定公车改革政策的人又是公车的既得利益者。如果既得利益者不能真正削减自己的利益,那么,公车改革永远只会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触动既得利益的魄力,公车改革则很难改得动。而从此次车改方案,可明显看出中央决心,也让人感受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被触动。
要预防好经被念歪,除了强化监督,还需要多一些釜底抽薪之策。比如,应准确公开公务车数量。中纪委副书记吴玉良曾明确表示,要把全国公车的详细数量和需要减少的数量公布。诚然,对于必须要配公车的单位,每辆车到底多少人在用,花了多少钱,必须要有一本“明白账”,要向社会公示。只有把公车置于阳光下接受监督,才能减少腐败,便于车改。因为不公布数量就不知道该裁减多少公车,也就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车改。再比如,编制更严密的财政预算,改变预算软约束或无约束的积弊,让官员不能也不敢乱花钱,无法在三公上大手大脚地浪费,不该配备的车绝不能配,即便想配也没钱配。
公车改革,硬骨头难啃也要啃。尽管“再锋利的刀,也削不了自己的刀把”,公车改革在落实中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中央有决心也有智慧推行车改,只要监督力量更大、更持久,只要调动民众参与的热情,我们就对公车改革取得成功保持足够的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