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鼓励公务员本着“工作需要、学用一致”的原则参加学习、培训。然而,由于相关制度不完善,不少官员成为社会上一些“天价”培训班的主要目标。北京大学“后EMBA”班招生办的老师称,如果能推荐3名企业家学员,官员的60多万元学费可得到减免。民革广东省委委员何杰调查发现,官员就读EMBA的学费来源有三种方式:官员自己承担、所任职单位承担和商学院减免。(7月15日 京华时报)
干部培训“充电”当然是好事,开拓视野,提升干部素质,增强执政为民的能力也未尝不可,但必须符合中央规定并被认可,而天价培训则异化为官员以培训之名,行不正之风, 而由企业出资、高校承办、既不参加课堂学习,也无正规考试的短暂校园游,假借名人授课,制造噱头,使“真文凭假学历”充斥官场,天价学费催生另类腐败,败坏党风政风。
笔者认为:不少培训班的收费已大大超出了官员的工资支付水平。显而易见,天价学费令人生疑的第一个问题便是谁掏钱。有两种可能,一是公款买单,二是个人或企业代替官员交费。前者徒耗公共财政,后者涉嫌变相受贿。官员接受了代交的学费,既不容易被察觉,也显得高雅大气上档次,但他人代交的学费也是要收取回报的,只是权力的回赠更隐蔽、更婉转一些。
中央层面对干部培训、选拔、学历考核有严格规定。“符合中央规定并被认可的培训都会经过固定渠道,以脱产或在职的方式实现”。然而,现实操作中,正规的官办性质受众面较小,由企业出资、高校承办、官员参与的另类干部培训则大行其道:名人授课,制造噱头、学费高、含金量较低。天价培训之所以层出不穷,是因有着强烈的市场需求:官员有了一层镀金的学历,顺便拓展了人脉;高校积极提供平台,天价学费使其财源滚滚;一些企业和个人主动为干部出资,意在建立“往来渠道”,期待权力变现。三方一拍即合,各取所需,故而生源火爆,学费也水涨船高。
通过培训,提高知识修养和领导水平,本无可厚非,但官员"天价培训"现在正在变成一种权力特供。必须强化制度规范,加强对干部培训市场的监管力度,让那些虚耗公帑、影响公信力的另类天价培训班和参与官员都早点“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