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广东阳春市最大的企业,拥有3000多名员工的阳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是当地最大的纳税户,每年向阳春市纳税亿元以上。然而,如此规模的企业,距离村庄仅几十米,投产数年仍未通过环评;附近村庄的村民买桶装水度日已多年;钢厂建设导致排水渠堵塞,百亩以上农田被淹多年。(7月15日《南方农村报》)
2011年以来,村民一直向镇政府反映农田受淹的问题,但至今情况未有改善,村民也从未获得赔偿。阳春市政府派出多个工作组实地调查,最后认为对村子的影响不是很大,这一轻描淡写的结论,明显是市政府的屁股坐在了“新钢铁”一边。作为监管部门的阳春市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更是公然为“新钢铁”“保驾护航”:新钢铁厂的环保设备比较齐全,建立了自动监测系统监测废气排放,数据显示符合国家排放标准。且不说这完全无视事实,也显然自相矛盾:既然如此,又何必承诺“对受影响的农田按每亩800元的标准进行赔偿”?
更应该追问的是,一家尚未通过环评的企业,是怎样通过生产许可并投产数年?
实际上,如果只顾经济、不顾生态,只顾一时、不顾长远,所谓的发展不仅走不远,而且是有害的发展,生态环境一旦破坏,即使投入再多的人力物力,也可能难以修复,以前“发展”的“好处”吐出来都不够。也因此,在发展中兼顾保护生态环境,才是真正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
然而事实证明,对于为了政绩而心态浮躁、急功近利的官员,不是不懂这样的道理,而是缺乏硬性的制约。也因此,不比GDP,比生态环境,成为现行官员综合考核评价当中,刚性的一刀切的要求,已是当务之急,若此,才能切断污企与官员之间的利益链,也才能寄望他们对污企实行动真格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