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北青报:央行改变货币发行模式了?

周尧

2014年07月09日09:08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央行改变货币发行模式了?

  近日不少分析集中在5月央行外汇占款“骤降99%”这个现象上,指出这可能是央行货币发行模式调整的最新反映。如此“见微知著”可能有点过了。事实上,情况还远不是那么清楚。

  先来澄清些概念。“外汇占款”在我国指的是金融机构购买外汇过程中付出去的人民币。我们拿着美元、欧元到中国银行等机构去换成人民币,这些外币进入到银行体系内。商业银行也会拿着外汇去找中国人民银行再换成人民币,而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央行,只能通过货币发行的手段来向商业银行支付人民币。如此一来,央行的购汇行为就直接导致整个经济体内货币量的上升。

  外汇占款因此分为两个口径: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和央行外汇占款。前者包含后者,但后者在整个货币创造的过程中更为重要。然而,外汇占款数据本身不像我们常见的GDP增速或CPI同比那么稳定。2013年6月,央行外汇占款增长量从前月的1012.87亿元下降到-90.86亿元,如果硬要算个增速出来,那就要说下降109%了。事实上,这没啥意义。

  所以,单就数据说数据,这个“99%”的信号含义,不是很充足。

  退一万步讲,这个数据即便真的说明外汇占款在趋势下降,那么由此讲央行货币发行模式受到冲击也仍需要进行更为严密的论证。理论上,央行外汇占款本身受四方面因素影响。第一,居民与企业从国外获得外汇的能力;第二,居民与企业持有外汇的意愿;第三,商业银行持有外汇的意愿;第四,中央银行愿意持有外汇的意愿。如果想把事情落到第四条上,逻辑上必须把前三条的干扰给排除。但事实上这一任务无法严密完成。

  首先,我国从国外获得外汇的能力近年来的确在下降。“出口创汇”说清了我国外汇的基本来源:净出口。此外,国外直接投资和国际热钱也都是我国外汇的重要来源。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净出口占GDP的比重明显下降,也不再是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这背后有外需波动的原因,更有我国经常账户收支渐趋平衡的大背景。危机后,我国外汇占款平均水平从每月净增3000亿以上下落到1000亿附近,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情况。

  其次,即便通过种种渠道我国居民、企业或政府获得了外汇,但是否将其转换为人民币是另外一个问题。显然,如果美元相对于人民币在升值,那么大家就不会太乐意将美元早早换出去。这种心理下,银行体系外就会留存大量的外汇。由于我国已于2012年4月16日取消了强制结售汇的制度,所以“藏汇于民”的现象最近两年开始加速,反映在国内外汇存款大幅上升。如果大家都不结汇,那么商业银行也自然没有多少外汇拿到央行那里去再做一次兑换,央行外汇占款自然就低。所以5月数据中很可能包含着人民币疲弱的因素。

  接下来,假设大家还是都去结汇,但商业银行可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不愿意把外汇再卖给央行。这种现象的结果,就是每个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与央行外汇占款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匹配。现实中,商业银行会根据自身业务情况来估计需要留存多少外汇资金。所以,央行的外汇占款,也可能是商业银行自身藏汇的结果。

  最后,才是央行接受商业银行结售汇需求的意愿问题。自从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基础货币量的增长与外汇占款增量大致相当,说明外汇占款实质成为我国货币发行的基本通道。近年来,从实际结果来看,央行有弱化这一通道的趋势。

  然而把这四方面的因素都分析之后,即可看清楚,这最后一方面引申出来的想象,着实需要更强烈的信号才能够印证。其他三方面的动向不容小视。周尧(北京 职员)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