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观点1+1

水均益说“央视主持人很穷”,你咋看?

蒋萌

2014年07月07日15:57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受贿被判十年没坐一天牢”有啥猫腻?

背景:近日,网曝广西阳朔国土局原局长受贿被判刑10年却未坐一天牢,还多次出现在广州、南宁、柳州和河池等地,甚至坐飞机去四川成都。阳朔县公安局对此事通报称,经核实,石某只有去南宁和广州两地寻医就诊时请了假,去的其他地方未请假,违反了暂予监外执行相关管理规定。

京华时报发表傅达林的观点:若干年前,我曾写文章质疑保外就医会不会成为入狱贪官的“避风港”。这些年过去了,保外就医在提请、鉴定、审批、移交、考察和监督环节上存在的问题并未根本改观。2008年至2012年的4年里,检察机关开展保外就医、职务犯罪罪犯刑罚变更执行等专项检查,纠正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不当52068人。正是存在着这个行刑缺口,我们看到了普通罪犯与特权罪犯的天壤之别,甚至有人得出“贪官死缓+保外就医=没反腐败”的结论。

新京报发表温国鹏的观点:监外执行已成为某些落马官员逃避法律惩罚的“后门”,石某如此悠闲的反常现象自然会让人怀疑——批准石某监外执行是不是符合法律的规定,公安机关为何对石某如此“放心”?当初的监外执行决定是否有徇私舞弊的违法现象?毫无疑问,相对于一个被判刑贪官的不服从管理而言,公众对司法机关的不信任更需要重视。

小蒋随想:贪官“飞越”监狱,绝不可能是“一个人在战斗”。在这背后,或有地方领导说情干预,或有监狱内的腐败受贿。前一种情况,难保不是因为反腐不彻底,小贪帮大贪“扛事”,未暴露的大贪自然要投桃报李、拉狱中的“小兄弟”一把。后一种情况,则是贪官贿赂狱官,表明权力腐败还在扩散,折射出某些监狱管理者的“监守自盗”。作为惩处罪恶、洗涤肮脏的地方,监狱决不能“失守”。面对一起起贪官“越狱”,必须反省如何落实司法的独立性,怎样顺藤摸瓜严查“捞人者”,执法同样要引入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水均益说“央视主持人很穷”,你咋看?

背景 :近日,水均益在一次演讲中透露,央视主持人并没有传说中那么高的工资。“央视的主持人和记者很穷,你们不要相信网上说我一个月挣26万,那完全是无中生有。我们的收入是国家标准,干得好年收入有可能有这个数,但是月收入是万万不可能的。”

湖南红网发表乔志峰的观点:水均益澄清了薪金收入,却未透露“走穴”酬劳具体是多少。这一块,或许才是真正的“大头”。据说,央视有明文的规定:主持人不准私自接演商业形式的活动及进行广告、广告代言等。如果主持人要参加社会活动,一般要具备两个理由,一是做公共事业,二是配合台里的广告部门,并且必须事先申报给台里。即使被批准,活动也会受到严格的限制。不过,“据说”毕竟是“据说”,基本上没看到央视动过几回真格。央视主持人的收入到底有多高,公众可以好奇一下、猜测一番,却也无须刨根问底穷追不舍,毕竟那也属于人家的个人隐私。至于他们通过什么方式捞了点外快,只要不违规、不违法,也无须过度苛责。

 

小蒋随想:人无外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对不少人来说,工资只是收入的一部分,甚至只是一小部分,其他合法的外快收入以及见不得光的灰色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相当可观。像央视这样有行政级别又被高度关注的单位,阳光工资不可能是“天文数字”。面对自己人出去挣外快,央视恐怕既要管,又不可能管死。毕竟,知名主持人的市场身价明摆着,如果完全不让捞外快,人家可能“出走”;但若公开放行“走穴”,央视的面子也挂不住。所以,捞外快与管理方会形成一种“默契”与“适度”。而那些与台里达不成默契,甚至与领导闹翻的“名嘴”,反正翅膀已硬,大不了就“单飞”。对普通人而言,关注央视名嘴收入几何,没有比价效应,也就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