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年轻妈妈晒婆婆带儿子前后对比照,自己带的时候儿子是小潮男,婆婆带了之后,变成“头发没了,衣服没了,像个要饭的”。网友称,“奶奶是潮童杀手”。(7月7日《楚天都市报》)
天下老人,没有不爱自己的子孙的。在我看来,孩子“头发没了”,不过是剪了。这既是农村生活的卫生要求,也符合农村大妈的审美习惯。“衣服没了”,不过是脱了。既防弄脏弄坏,也是当下天气使然,初衷良善,并无不妥之处。“像个要饭的”,就是形象脏兮兮了,身在农村,一大堆的家务事要做,孩子不可能时刻抱在怀里,牵在手中,在泥土里摸爬滚打,哪有不脏的道理?可以说,孩子形象邋遢,是农村客观条件使然,无法避免。但并不代表奶奶不疼爱自己的孙子。
关于孩子的教育,从来都是见仁见智,常谈常新。父母表达爱的方式迥异,有人注重爱的外在,有人更注重爱的内容。这考验着人们的教育智慧。时代不同,条件不同,教育方式自然不同,表达爱的方式也会跟着变。“隔代教育”一直是教育观念矛盾的代名词,也许在那位奶奶心中,这样的小孙子才是 “潮男”。明白这个道理,就应该对“像要饭的”给予理解。尽管老人的教育方式或许不入年轻人的法眼,但其中流淌着的浓浓的亲人之爱,是一样的,谁都不能说自己的爱比老人的爱更高级更纯粹。
换个角度想,孩子跟着老人可能确实一时吃苦受罪,但如果孩子从此心中对爱有了深层次的理解,懂得了生活艰辛,知道了感念亲恩,这是不是更最令人欣慰?
笔者认为,这这件事情上有一点必须强调,就是老人有老人自己的生活天地,愿意隔代抚养,不过是出于情分,并非义务。尤其乡下父母,生活本就不易,老人难得清闲,如果让老人带孩子还理直气壮地发泄不满,这就是被“啃老”还不落好。
顺着这个思路说,如果晒孩子“像要饭的”图片,只是自我解嘲则无可厚非,但如果内心真如此想,甚至把老人也看做“要饭的”而心生厌恶,这就给孩子做了坏榜样,应向老人真诚道歉才是。为人子女,千万别因为一次无意的“晒”细节,而深深刺痛老人沧桑脆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