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评:让用人制度改革释放事业单位活力

蔡晓辉

2014年07月02日09:45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铁饭碗’即将全面打破”,这是媒体对今日开始正式实施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直接形容。近期,多地人社部门发布关于《条例》的解读,指出条例实施后最大的转变是将事业单位与职工确定为“合同关系”,下狠招打破终身制,实现人员能进能出。

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签订合同、严格考核、打开解聘的淘汰出口,按照这个科学规范的人事管理链条,使得事业单位之前被公众艳羡的铁饭碗一朝成为瓷饭碗:无论是旷工超过上限,还是年度考核不合格,吃空饷混岗混编的人、没本事端或者不好好端的人,手中的瓷饭碗就会掉在地上。“从固定用人到聘任用人的转变、从身份管理到合同管理的转变,将开启事业单位用人机制上的转换”,按照广东省人社厅负责人的解读,今日实施的《条例》将建立包括合同聘用、公平竞争、激励约束、权益保障的用人机制,逐步实现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目标,进一步搞活用人制度。

关于事业单位改革已延宕多年。其间,各种揣测、观望、焦虑的社会心态,不断推高各界对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期待。人们一边对一些事业单位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状况表示不满,一边又因为“手捧铁饭碗、好混日子、福利待遇优于大部分企业”等现实想方设法进入事业单位工作。这种状况,不仅抑制了事业单位公用服务职能的发挥,也损害了事业单位的形象和公众切身利益。此次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启动最早,进展最快”的一项,开启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破题一步。无疑,对激发事业单位活力、提升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水平将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

事实上,自2002年至今,通过推行聘用制度,全国90%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已经签订了聘用合同。但这个数字之下,并存着目前事业单位的聘用合同签订工作还有“死角”的现实:不少单位的合同管理流于形式、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聘用合同还没有充分体现行业、岗位特点。今年2月26日审议通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草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运用法治手段,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这样就意味着,从2002年开始试行聘用制以来, “聘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终止,各地做法不统一,有的地方虽然聘用的形式有了,但用人机制转换不到位”的问题,有了用法治解决的依据。

唯有竞争,才能优胜劣汰。目前我国现有事业单位111万个,事业编制3153万人。涉及科教文卫体等各个领域和行业,承担着社会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可以说,一个国家社会治理的结构和水平、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人民的幸福感、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等,都与事业单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紧密相关。作为法人的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通过签订聘用合同,一改往日的铁饭碗,建立公平、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新型人事关系,将调动人员积极性,带动事业单位提高效率、增强活力。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