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京华时报:“劝君莫读X专业”不是时代镜像

王聃

2014年07月01日08:54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劝君莫读X专业”不是时代镜像

  高考填报志愿的话题再度受到关注。在四川,一名高考600分的女生打算报考临床医学专业,遭父亲以“苦、累,收入低,风险大”为由坚决反对,她以死相逼才如愿。而江苏省的理科第一名吴呈杰,本对北大新闻专业很感兴趣,但由于采访他的所有记者都不建议他学新闻,他便改了主意,“在考虑要不要读金融”。

  我不知道执意要选择医学或改而选报金融的孩子,在多年之后究竟会如何看待今天自己的抉择,但我注意到网上对此的一些“深刻诠释”。譬如有评论者就说道,当“劝君莫读×专业”成为一种现象时,它事实上就已经成为时代的镜像,折射出更多深刻的问题。我不否定,种种劝喻声中的确包含着个体的情绪,对应着部分的现象,但动辄将其上升到社会性的焦虑,或者说是对某个行业的整体不看好,这不仅有意无意夸大了现实冲突,也是一种过犹不及。

  其实,在高考志愿的填报中出现选择或是争执,这是太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况且,在这样多元化且流动性加快的年代中,学什么专业并不就意味着以后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由此来看,总是试图从高考生的志愿填报中发现微言大义,不免有点拔高的意味。

  “劝君莫读×专业”并非时代镜像,将什么都“泛社会化”也无助于得出正确结论。同样以新闻中坚持学医的女孩为例,其父亲并非医生——显然,其关于医生职业的不理想结论,更多是来源于道听途说,自然也就不够准确。

  每个行业或许都有每个行业的不堪,但对于高考填报志愿中出现的观点碰撞,将其当成选择中的小摩擦就好,过度地拔高与“寻找意义”实在没有必要。正因为如此,我欣慰于这两位新闻主人公的最终选择,坚定学医的女孩最终可能填报了医生专业。至于江苏省理科第一名吴呈杰,他在后来的采访中表示,他在考虑学金融专业,以后成为财经记者这类的专业型记者。如此想法,显然比对新闻业的单一臧否更务实。这事实上也说明,所谓对不同高考专业的舍弃,其实就是一次年轻时的选择,它无需故作高深的解读。

  摘编自《燕赵都市报》6月30日文/王聃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