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官员报读天价EMBA人数锐减折射出什么?

李想

2014年06月30日13:29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今年不少高校EMBA班的招生情况不如往年,一方面EMBA班的培训价格不菲,两年学费最低也要40万元,有些高校甚至高达100万元。另一方面,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政府官员和国企高管报名EMBA班的人数明显下降。(新华网6月30日)

 

毕业季刚过,招生季接踵而至。收费颇高的EMBA秋季班招生也拉开了帷幕,曾经受到官员无限追捧的EMBA,现在却成了官员面前的一杯冷羹,现实的困境让各高校的招生工作很难完美上演。但是,高校EMBA培训班的门庭冷落绝非偶然。

 

EMBA一度在中国教育界“大发异彩”,成为一些高校对外宣传的特色专业,也为高校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可是,它的高速发展本就是中国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问题。学校利用EMBA专业的学生多是官员或者富商这个噱头吸引眼球,而官员商人利用这个平台搭建关系、积攒人脉。学校与学生相互利用,相辅相存,看似一种共赢,却形成了中国高校教育的一种畸形生态。 

 

官员喜读EMBA,折射出中国教育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多方面的问题。EMBA招生的滑坡,绝不是因为高昂的收费价格,对于想进入EMBA“混圈子”的官员或企业高管来说,50万和100万的差别只是位数不同而已。如今EMBA的式微是因为它已经失去了过去靠官员、高管支撑的生存土壤,这种现状是打破不良学位教育生态的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产生的连带效应。

 

去年以来,地方政府、国有企业都收紧了“领导公费读书”的口子,限制比较严格,甚至有建议中纪委和监察部门颁布官员就读EMBA禁令的政协提案,社会舆论对官员读纯粹的企业经营管理类的学位或专业意见较大。在风口浪尖上,谁敢顶风作案,谁就必将成为挨枪子的出头鸟。国家严厉的规定和严肃的态度给了有想法读EMBA的官员巨大的压力和警示。 

 

社会在转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国家治理的制度化、法制化程度越来越高,人治因素、个人决断的行为越来越少,使得EMBA存在的“含金量”降低。当个人权利再也不能决定利益分配的时候,本就脆弱的官商利益链已经没有存在的给养,那么,衰亡之路便成为了必然。 

 

法治和规范让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没有权利滥用,就没有权力寻租,也就没有人绞尽脑汁寻找依附权力的途径。EMBA的式微不仅是一个行业转型的开端,也是国家社会转型的的一个积极信号。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