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中青报:对审计风暴的麻木心态让人不安

曹林

2014年06月29日08:27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对审计风暴的麻木心态让人不安

  审计署6月25日公布了38个中央部门单位2013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相比往年,很多预算执行的违规问题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23个部门账务处理不规范或报表填列错误,涉及金额23.69亿元;预算编报不规范、政府采购规定执行不严格、资产管理及会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金额57.66亿元……审计署仍像以往那样严厉点名,问题仍像以往那样多,但当事部门和舆论的态度似乎在悄然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让人感到不安。

  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人们对审计点名和预算违规似乎已经很麻木,不像过去那样很当回事。被通报点名的部门好像没有强烈的羞耻感,点名就点名了,违规就违规了,反正不是一个部门,30多个部门,大家都差不多;反正不是第一次了,虱多不咬债多不愁,无所谓了。公众也麻木了,有了审丑疲劳,年年审计年年出问题,很多错是曝了再改、改了再犯、犯了再曝,部门审计被审出问题,已经不是新闻了,哪个部门没被审计出问题,才是新闻。

  看看审计报告中的那些问题,哪一个问题是新的呢?又有哪一个问题不是年年审计年年犯?不要怪媒体没有关注兴趣,报道需要有“新闻价值”,可问题年复一年地不断重复,有什么“新意”呢?

  几年前审计风暴刚开始刮的时候,被点名的部门会感到强烈的舆论压力。审计风暴涉及的部门也会逐一被“舆论审判”,媒体追踪,网友跟进;审计风暴爆出的新闻猛料会成为一场媒体的盛宴,形成一场舆论风暴。可如今媒体习惯了,公众疲倦了,审计报告很难提起舆论围观的兴趣。一方面因为有新闻价值递减这个客观规律,更重要的是在“审了再改、改了仍犯”的循环下集体心态的麻木。

  其实,比审计出问题更可怕的,正是对审计风暴的麻木,不把审计出问题当新闻了。不仅是在审计方面存在这种“麻木效应”,很多问题上都有,比如对当下的反腐风暴,也有着类似的麻木。过去打一只“老虎”,公众会很当回事儿,又是围观“贪腐事迹”,又是顺藤摸瓜。可如今“苍蝇”和“老虎”见多了,天天有贪官落马,一般性的官员落马已经提不起关注的兴趣,听说处级、厅级甚至副省级官员落马,眼皮都不抬一下。只有更高级别、更大的“老虎”、更有新闻价值的官员落马,才会提起关注的热情。只有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寻找到一种制度性解决途径,驯服权力,才不会让公众麻木地以为贪官打而不尽。

  审计风暴需要继续刮,公众可以见惯不怪,媒体可以麻木,但治理者绝不能失去敏感,不能被舆论兴趣牵着鼻子走,不能对这种麻木视而不见。就拿审计来说,不仅要通报问题,更要追究责任,要让违规者付出沉重的代价,用代价去刺痛其神经,违规者才不会麻木。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袁勃)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