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评:以怎样的名义送别一个赴死的高考生

王聃

2014年06月26日10:27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没有什么比一个高考生的“果断赴死”更促人忧伤。各地高考成绩逐渐揭晓,6月24日,合肥一位考生疑因成绩不理想,查得分数几小时后,从27楼坠落。救援人员立即赶到现场,但为时已晚。知情者称,“上午放榜,他成绩不理想,可能一时无法接受,发生悲剧。”目前辖区警方已介入调查。

“死者是一名高三毕业生,姓王,今年18岁,曾在省城一所名校读高中”;“事发前,家中还有父亲和爷爷”、 “他父亲劝过他,可惜没劝住”;“发生了这种事,可以想象他的家人多么悲痛”——新闻没有给出更多的细节,但仅仅凭借这些只言片语,我们已足以勾勒出悲剧的所由何来,以及它正遗留下怎样的亲人忧伤。新闻中这个甚至没有完整姓名的高考生,在果断赴死之前,他又经历了怎样的挣扎游离。此刻一切都无法再去想象,想象只能催人愈加沉重。

这是一起不应该发生的悲剧。因为担心不如人意的高考成绩难以让自己上所好大学,死亡于是成了释放压力下的“下意识选择”。对此,我们不忍再去指责赴死者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也不忍去指责发现可疑迹象的亲人,为什么没能最终将其拦住。但这的确是另一种昭示:倘若所谓的分数,所谓的得到与失去,成为高考生的全部内容,那么任何的一次小小刺激,都可能成为压倒生命之重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们应该怎样务实地来看待高考?不得不承认,对于许多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高考依旧是最不坏的上升渠道,是改变命运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但倘若说到漫长的人生,一次高考虽然重要,却远不是决定命运的关键。社会在变得多元,实现个人理想的路径早已不止是一条。退一步来说,就算今年高考成绩不佳,那大不了再来一年。与充满了无限发展可能的未来相比,高考远不是尘埃落定时,由此轻掷生命,其实是在与更多的机会和发展可能诀别。

以怎样的名义送别一个赴死的高考生?为其默哀,愿其安息。在此之外,更希望社会层面特别是学校教育,能够提前加入到对学生心理干预的进程,让其学会合理的释压,能够保持自由呼吸的空间;亦希望所有参加高考选拔的学生,能够认识到,高考失利终究只是人生过程中的小波澜。每个人终究要面对的,是由一年一年连接成的、必须坚忍接受的寻常生活。既然是寻常生活,成败都只是常态,那么自己要做的,就是失败后归来。任何时候,都且让我们祝福自己的道路更漫长。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