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华西都市报:“两次状元”背后的反思与启示

盛翔

2014年06月25日09:55    来源:华西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两次状元”背后的反思与启示

  刘丁宁再次拿到了高考状元,符合了北大“必须通过正常的途径和程序”的要求;她的北大中文系之梦终于可以圆了,可也有人很困惑,现实中北大真的就是刘丁宁梦想中的北大吗?
  “文科666分,刘丁宁还是刘丁宁”:各地高考成绩渐次揭晓,辽宁文科状元刘丁宁的个人经历引发广泛关注。刘丁宁,2013年辽宁省文科状元,高考分为668分。原本已经成为香港大学全额奖学金的学生,但她一举惊人,放弃高达70多万元的全额奖学金,退学重回本溪市高级中学,希望追求更纯粹的国学,梦想进入北大中文系。今年,她以666分再次拿到辽宁省高考文科最高分。(6月24日《羊城晚报》)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学霸”却可以两次成为高考状元。可以想见,去年退学港大“回炉”复读之后,刘丁宁承受着怎样的心理压力。顶着高考状元的光环去复读,如果没有绝对的实力,真得掂量一下从港大退学的分量——假如再考发挥失常,考不上北大呢?真该恭喜这个小姑娘,不是因为她又考了状元,而是她终于能够圆梦。
  刘丁宁做出退学复读的决定,想必自有其理由和想法,我们除了尊重,不应该说三道四。如今,刘丁宁再度拿到辽宁文科状元,除了证明自身绝对实力之外,其实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再去高三苦读一年付出的精力不说,被浪费与被耽误的青春,也是一种遗憾。青春岁月有多少可以被浪费的一年?试想一下,如果此刻她的成绩不是状元,而是考砸了,无缘北大,又该是一番怎样的热议景象?
  正如她当初从港大退学无需外界评价,如今她再度拿到状元亦无需过度阐释,这只对她个人有意义,既不值得拔高,亦不需要贬低。显然,她拿第二个高考状元不是她的本意,如果当初她的家人充分尊重她的意愿,她应该去年就进了北大中文系,也不至于经历这番折腾。这提醒我们的家长,不要用功利和世俗的眼光,去绑架孩子的志愿填报,兴趣和爱好是能在学业上走得更远的基础,家长不要将孩子的好成绩,只想象成赚钱的热门专业,和毕业后的好工作。
  虽然毅然选择退学复读的只有刘丁宁等少数案例,未能如愿就读心仪大学和专业的高考状元,显然不在少数。此外,刘丁宁再次参加高考再次获得状元,对北大而言也是值得反思的。刘丁宁退学后,港大表示“与北大积极商讨,助其如愿进修”;可是北大呢,表示欢迎却“不会直接录取”。正如有论者所言:爱护一个人才或者有潜质的青年,最怕就是给她面前砌一堵又一堵墙,以“磨难”的方式提供所谓“财富”。当年敢聘任只有中学文凭的梁漱溟作讲师的北大,如今面对考生刘丁宁,为何却破不了条条框框的坚冰?
  刘丁宁再次拿到了高考状元,符合了北大“必须通过正常的途径和程序”的要求;她的北大中文系之梦终于可以圆了,可也有人很困惑,现实中北大真的就是刘丁宁梦想中的北大吗?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