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弃港大状元”复读再考又中状元为何引倒彩?

蒋萌

2014年06月25日09:27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去年辽宁高考文科状元刘丁宁,曾被港大以70多万港币奖学金招致麾下。不料,这个小姑娘感觉不适应港大氛围,反而更憧憬上北大的梦想,毅然辞别港大,选择复读。“状元复读”有了结果,刘丁宁今年再度以666的高分夺得辽宁省高考状元,即将圆北大梦。

对于刘丁宁的选择,许多网友深感不解。有人说香港大学更加国际化,而北大已不是蔡元培时代的北大。也有人不屑地说再怎么得状元,都只是“高考机器”。还有人说,各地高考状元年年有,但我们还是要面对“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上述质疑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应试教育、高考制度、大学机制,这诸多的问题怎是刘丁宁一个小姑娘能够“破解”的?对于刘丁宁而言,只是有一个朴素的愿望,那就是上北大,她认为北大能助自己实现传承中华文化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她愿意坚持付出、承受压力。相对于许多旁观者认为“只要上名校就行”,刘丁宁的坚持显然更加纯粹。而这恰恰是当下许多人所缺乏的。

虽然许多人也想仰望星空,但更多时候人们选择的还是面对现实。失去理想,一些人变得只会随大流;只看重眼前得失,一些人难免陷入功利圈。太多人的兴趣与创造力被务实与各种规则“扼杀”。人们一面痛斥现实的冷峻,另一面又不得不屈服于现实的框框,很少有人敢于追求梦想,放弃已然到手却并不如意的“资源”。学着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干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心理能够“健康”吗?

由于个人能力与各种条件所限 一些人接受现实没有错,但不能以此嘲笑那些有梦想敢追逐的人。如果我们的社会多一些执拗的、倔强的、智慧的追梦者,一些暮气沉沉的事物可能在他们的带动下产生积极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遵循现实道路的人,也可能因为现实的变化而受益,又何必对勇闯者说三道四?

当然,刘丁宁真的上了北大,也可能发现“想象中的北大与现实的北大”之间的差异,她可能也会有心理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具有深厚文化与历史积淀的地方“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近期曝出的“北大一个人的毕业照”,既说明在“中国唯一的一个人的专业”里学习的薛逸凡不怕寂寞、对古生物学怀有一腔热血,又表明北大对于冷门却又不可或缺的学科仍有坚守。

如果你不愿为刘丁宁喝彩,也请不要对她喝倒彩,这是一种尊重,也是保存一份理想。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