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开始,济南大学将进行学分制改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3~8年毕业。“学生修满学分,符合条件可以提前一年毕业,最晚在8年内修满学分即可。”据介绍,今年招收的学生将实行弹性学制,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衡量学习量的基本单位,以达到基本毕业学分作为毕业的主要标准,以基本修业年限为参考,允许学生提前或者延期毕业。(6月22日《齐鲁晚报》)
虽然引发媒体热议,但济南大学绝对不是学分制上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内高校。19世纪末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然而我国正式推行学分制的标志是1918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实行的“选课制”。其实,国内已有不少高校在实行弹性学制,只不过,大多流于形式。公布之初声势浩大,实行起来阻力重重。
在学分制的诞生地美国,几年能从大学毕业,从来不是一道有固定答案的题目。例如而美国大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也是入学三年后离开学校,时隔33年后,才通过写报告、私下与教授讨论等方式,慢慢把该修的学分补足。
但同样的学分制,在我国执行起来,却屡屡遭遇变形记,很多时候只是看上去很美。有的高校,学生修满了学分也只能在学校里“干耗”,无法提前毕业,而学校也面临行政管理制度上的难题等等。
从高校改革的总体趋势上来看,实行完全学分制应当是高教改革发展的大势所趋。用学分管理课程,由学生自己选择专业、自己安排学习计划、自己决定毕业时间,累计学分,达到毕业要求即发毕业证书。是给学生以自我管理的自主权,也是提高学生主动性、自主性的关键所在。
当然,要想让弹性学制从看上去很美,变成实际上也很美。需要改革的,不仅仅是一纸学分制的要求,更需要细节化的跟进。从教学计划到课程设置再到考试管理、学籍管理等等。而社会层面上,也需要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把选用人才的自主权完全交给需要人才的企事业单位,取消毕业生就业时限和本地户口保护制度,公平竞争、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等等。 (刘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