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贵州省开始中考。铜仁市印江县的一些学生则无缘考试。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为完成中职招生任务,当地一些中学出现根据摸底考分数自行划线、排名,劝退排名靠后的学生不要参加中考,并“动员”他们就读中职。 (2014年6月20日 新京报)
发展职业教育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前提是引导加自愿,而非“霸王硬上弓”。但日前有媒体报道,“贵州印江部分中学为完成任务劝差生放弃中考”。这显然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剥夺了学生参与公平竞争的升学权利。
其实,是否选择“中职”应有学生自己做主,任何人都不可越俎代庖,更不可“拉壮丁”,否则就有教育霸权之嫌。
中考彰显了教育公平,凡具备报考资格,任何人都无权干涉。尽管有关方面称学校仅是“劝”学生放弃中考,但实际上却是“一刀切”——“要么上中职,要么回家”,也就是没有协商的余地。据说,印江县今年要完成3300人中职招生计划,任务分解到全县21所中学,各学校依据月考情况,或按分数,或按排名,确定了相应人选。凡被圈定的学生,就被取消中考资格,而且为了断这些学生的念想,一些学校干脆将教室的门锁上,或者将其桌椅搬掉,要上课就只能站着听课,孩子不得不回家。
如此霸道劝学生放弃中考,所谓指标下达可能仅是一个方面,但更主要的还是利益驱动使然。而这笔资金在教育系统称作“回扣”、“中介费”,或者“生源介绍费”。有人反映,回扣由技校直接打在老师的银行卡上。成功送一个学生去职校办理入学手续,少的几百元,多的上千元。去年,有的职校给一些中学老师返回的生源介绍费达2000元。分配的比例是,校长500元,班主任1500元。班主任视当初动员的情况,把这笔费用按一定比例分配给科任老师。虽然相关方面对此竭力予以否认,但县里招生方案却白纸黑字显示,“县教育局会根据中职招生任务完成情况实施奖补,完成全年中职招生任务,教育局奖励2万元,每输送1名学生到县中等职业学校就读,教育局再补助招生工作经费200元”。而为了利益学校、老师“出卖”学生,这严重违背师德,也有损教师、教育形象,应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任何招生都应以学生自愿为前提,中职也不例外,靠“强制”“收买”等手段扶不起中职,只能事与愿违,使中职难以展足、为继,也定难以有美好的未来。
这件事值得各地引以为戒。要充分尊重学生参与中考的权利,这不容漠视与践踏,若仍有学校、老师“乐此不疲”,就应从重从严予以追究,怎么“吃”的就让他怎么“吐”出来,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自主选择“中职”或中考。这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