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大家谈·今天,怎样走群众路线(31))

人民日报大家谈:隐蔽的“会所歪风”怎么治

2014年06月18日04: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日前,中央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发出整治“会所歪风”通知,要求继续把它作为反“四风”的重要内容。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会所歪风又具有隐蔽性,如何根治这一顽疾?广大读者纷纷来信,提出各种肯綮建议。

  当前,作风整顿不断深入,干部行为日趋规范。但随着规矩、限制越来越多,也产生了消极畏难倾向:有的干部担心被抓典型、怕出事,认为干事有风险,不如不干。如何打消这种疑虑,激发干事的积极性?下期大家谈,欢迎就此展开探讨。

  来稿请寄:rmrbpl@163.com或传真至(010)65368684

  ——编 者

  让每一笔开销有据可查

  山东齐河 王海霞

  中央重拳出击,狠刹公款吃喝风,群众无不拍手称赞,可这股清廉之风究竟能够吹多久?这是当下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当前,一些吃喝上瘾的官员们和纪检部门打起了“游击战”、玩起了“躲猫猫”:城里大饭店吃着不安全,就转移到偏僻乡下,中午不让饮酒,就改成晚上……纪检监察部门明察暗访,固然能刹住这股风头,却也很难杜绝这种现象。

  吃喝风气之所以顽固,就是官员们花公家的钱,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要杜绝这种不良风气,必须依靠健全的财务管理和严格的审计制度,严控各级政府机关部门的经费开销。有必要采取公开的形式,让辖区老百姓和单位职工明白每笔资金的具体花销去处。如果每一笔公务开销都有据可查,官员就没了胡吃海喝的资金来源,“会所歪风”自然不治而愈。

  再者,不能让纪检部门孤军奋战,他们的精力毕竟有限,必须全民动员,依靠广大民众的监督。形成公款吃喝人人举报的氛围,变相的腐败离彻底消亡就不会太远了。

  把监督的人“搞得多多的”

  河北玉田 王金良

  前几天,一个朋友带我去距县城两里处的农家院吃饭,刚到中午11点,已车满为患。问朋友:一个如此僻静的农家院,生意何以如此兴隆?朋友说,现在“四风”反得紧,谁还敢在城里饭店吃饭。这里偏僻、安全,纪委监察不到,所以成了公职人员宴请的首选,自然生意好了。

  一句“纪委监察不到”,道出了问题所在。当前,仅仅依靠专门机构、明察暗访,很难应对当前日益复杂、多变、隐蔽的作风问题。

  解决之道还在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干部监督机制,把监察工作从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延伸到群众对官员的监督上来。一句话,就是要把监督的人“搞得多多的”。例如,可以借鉴香港经验,让廉政监督员“隐身”于社会各个阶层,监督触角遍及各个角落。可以在房地产、旅游、餐饮、洗浴、休闲等敏感领域招设社会监察员,并根据需要延伸到其它行业或领域。另外,在互联网时代,要充分发挥网络的监督作用。唯有监督无处不在,才真正意味着把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

  有的放矢扎紧制度篱笆

  贵州安顺 姚启超

  目前一些会所中隐藏的浪费、腐败现象又有所回潮,这样的“作风病”之所以反弹,还是钻了一些制度的空子。因此,整治歪风回潮,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度建设。

  要充分发挥专门机关的监督作用。通过改革,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纪律监督、人大机关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审计机关资金监督的相对独立权,增强制度内事前预防和监督的能力。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关键是畅通举报受理、查处及反馈的机制。

  从根本上讲,铲除“作风病”滋生的土壤,还是要靠深化改革。首当其冲是干部考核选拔制度的改革。比如,拓展考察空间,对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全面考察,鼓励群众对干部作风情况进行监督、举报。

  其次,要推动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比如,改革项目审批办法,实行项目宏观统筹和专家论证与参与决策机制;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和审计,探索实行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示制度,可以从新提任干部开始稳步推进。

分享到:
(责编:潘旭海、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