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长江日报: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董校长”

2014年06月13日09:27    来源:长江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董校长”

  天气越来越热,大学生们纷纷“约睡”校长,希望他们睡到学生宿舍,亲身感知宿舍的炎热。北师大的学生们也紧随其后,以一首改编歌曲《董校长》,向校长董奇隔空求空调,之后,北师大后勤管理处以一首改编歌曲《行动代表我的心》做出回应。(6月12日《新京报》)

  《董校长》的浅吟低唱后,换来的是高校后勤部门的积极回应。于时下各地高校学生频繁“求空调”的声音中,与其说北师大事件的“亮点”在于别出一格的“献歌”方式,不如说是良性互动后的皆大欢喜结局。

  大学里的和解在达成,但反思却不能停息。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当《董校长》开始流传于网络,它背后故事所带来的舆论影响力,对此后结果的达成已产生了或多或少的作用。从如此角度来说,关于《董校长》一事,真正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是:大学生们安装空调的诉求算不算弱爆了?

  于我的大学时代,要求在宿舍安装空调的声音还非常微弱。可今日早不同彼时,大学生要求装空调的声音已属“理所当然”。原因并不仅是越来越热的天气,而更在于,大学在产业化,因为支付不低的住宿费用,学校管理方已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后勤服务的提供者,他们必须提供与此相匹配的住宿条件来。南北学生们为什么会纷纷要求装空调?原因无非是宿舍住的人太多,风扇数量有限,学校能够纳凉学习的地方太少。要求校长装空调,就是要求他们归位教育产业化环境中的对称角色。

  一个常被大学拿来拒绝装空调的借口是:学生们不要太娇贵了。类似的借口其实经不起一驳。如果说大学确实穷尽财力仍无法装空调也罢,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校区在扩张,大学里豪华的广场与校门在不可遏制地建起,甚至校园里的公共资源都异变成了创收路径,不少大学里的建设都在呈现出功利化的趋势。如此之下,“心平气和”地来拒绝为学生装空调,既答非所问,也只会让学生情绪“不稳定”。

  大学生们要求“装空调”的声音,说到底只是某种作为“教育消费者”的合理诉求,让安装空调能最大程度地兑现,关键依旧在于纠偏大学建设重形象轻学生感受的趋势。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