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间,除了漂泊和拾荒,刘向明的生活主题就是造娃。夫妻俩育有10个孩子,这个“秘密”一直不为计生部门知晓。5月26日,5岁的老七在苏州的一个水坑溺亡,经当地媒体报道,超生之事才被曝光。他们如此罕见地超生,纯粹因为完全不懂如何避孕。刘向明回到老家邳州后,政府人员登门造册,积极商议办户口、办低保等问题。(6月9日《京华时报》)
正所谓“祸福相依”,刘向明夫妻失去了“小七子”,却无意间引发媒体关注,换来了“免费”专车返家、其他孩子准备落户等一系列“好事”。对刘向明一家而言,付出的代价尽管有些高昂和残忍,但从夫妻二人的言语间,还是能够读得出他们对改善家庭境遇的渴盼。在这个现实版的“超生游击队”背后,我们同样是有喜也有忧。
喜的是,邳州市有关部门对刘向明一家的态度非常人性化,并没有因为他们大量超生且未缴纳罚款而置之不理,甚至将他们视为影响形象的“包袱”。而且,当地政府对他们的救助不只是停留在送钱送物等“浅层次”上,而且在为孩子落户、就学长远打算上积极奔走。在很多地方将落户和计划生育挂钩,不缴超生罚款就是“黑人”的背景下,这样的关爱举措无疑显得难能可贵。人人生而平等,刘向明夫妇超生违法,但“板子”没有打在孩子们身上,这样的法治理念值得其他地方政府效仿。
忧的是,对于刘向明夫妇的超生行为,苏州和邳州的有关部门缺乏应有的反省和追责。《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明确规定,“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应当指导实行计划生育的公民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措施”。刘向明妻子之所以成为“生娃机器”,原因在于夫妻二人在计生方面纯粹是门外汉,不懂得如何避孕。多年来,我们的计划生育政策都执行属地化管理,随着人口流动的日趋频繁,这样的做法无疑有点“过时”,对于刘向明夫妇这样的“边缘人”,计生服务就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么?计生部门就该放之任之、听天由命么?
按照邢楼镇分管计生工作的副镇长杨祥艳所说,刘向明夫妻的超生问题,并非他们工作疏忽造成,那这些责任就仅仅该刘向明夫妻承担么?张艺谋超生三个孩子要缴纳748万元的社会抚养费,而刘向明夫妇超生9个孩子,却可能因为其家庭贫穷就减免掉,如此巨大的反差背后,公共政策的公平性又该如何谈起?
智利女诗人米斯特拉尔说过:“许多需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等待,但孩子不能等。”刘向明夫妻的几个孩子已经到了入学年龄,他们不该续写父母的荒唐命运,邳州市有关部门积极帮助孩子落户、解决读书问题,当然是我们乐见的。与此同时,对超生所牵出的失职行为也不应该讳莫如深,应该给公众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