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这体现了政府对治理污染紧迫性和艰巨性的清醒认识,也表明了政府决心。工业的发展带来与日俱增的环境问题,然而我们一直叫喊的治污行动并未阻止这一趋势,所以,“向污染宣战”更要强调落实。
“向污染宣战”首先要摸清污染的老底。不管是安装在线监测设备还是实时通报空气质量,科技的发展足以让我们对污染源了如指掌。但硬件上的智能并不意味着污染的真相已被揭开,否则为何华丽的数据背后却是环境不断恶化的事实。到底还有多少失真的监测数据?还有多少暗排管埋在地下?还有多少烟囱深夜冒着黑烟?摸不清污染的老底,治污就找不到病根。
“向污染宣战”关键在于执法必严。“谁污染,谁治理”是被明文写进法律的治污基本原则,但“违法成本低”已成为近些年企业漠视污染监管和处罚的主要诱因,谁让“开到手软”的罚单还远不抵设备停运一天的费用呢。严于执法,环保监管要有抓手。
“向污染宣战”要扎实落实问责制。治污项目投入大,见效慢,地方政府宁可上马“黑大粗”工业项目带来激增的GDP,为此不惜为企业免去环评和兜底排污费。日益严峻的污染形势倒逼多地出台了治污新政,其中不乏针对官员的“一票否决制”或是问责制,但频出的环境污染事件并未让多少官员“伤筋动骨”。为污染企业开绿灯,环境保护就会亮红灯,唯有可持续发展理念才能防“污”于未“染”。
“向污染宣战”还要保障百姓环境知情权。环保从来都不只是政府的事情,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应该让环境信息监测逐步公开化,别让环境监测信息成为“商业机密”。同时应鼓励公众对身边有疑问的环境质量问题进行监督、举报,“我为祖国测空气”有利于形成人人环保的新局面。
摘编自新华社6月5日电文/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