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高考填报志愿,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自然最受关注。据某网站统计数据,中山大学毕业生中平均收入最高的是会计学专业,工作10年后该专业毕业生平均年薪超35万元。而华南理工大学毕业10年薪酬最高的专业是建筑学,平均月薪达21015.5元。
社会上常见冷门热门专业的区分,上述的会计、建筑之类的学科,当然属于热门专业。按照价值规律,既然热门,也就等同于只要几年就会变成“饱和”的专业,乃至因为脱离市场需求变成“滞销”专业。可以想象,当年名校毕业生怀揣以上热门专业名牌,和一些也同样有热门专业之名的二三流院校毕业生,一起挤破头找工的惨烈。然而,从长远来看,真金不怕火炼,名校的热门专业毕业生,10年后还是在薪酬上跑在了前列,这是为何?
答案不难知晓。同一个专业,由于师资水平与渊源发展的差异,在不同的大学里其内涵也大有不同。比如老牌大学的中文系,能学到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资质一般的院校可能学的不过是文秘。同样需求量很大的金融、工商、IT之类的学科,在著名大学里本来就是高分考生的聚集地。相反,一些没有根基的学校不过是随社会喜好、推出各种热门招牌罢了,路遥知马力,这些毕业生到了社会上当然参差不齐。
时下的社会取向,常用专业去向、年薪、官阶来衡量大学专业之优劣,进而引发家长、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多方审视压力,这确实也让一些名牌大学再无法独善其身搞学问,不得不以就业率倒推出教学方式。由此,大学自己也陷入内部的恶性循环,许多根基深厚的专业因为“不吃香”无人报考,不得不穿上时尚外衣,甚至在合并中消亡,整合后的专业也就和社会近视症越来越趋同。
从长远来看,越是优秀的企业家、科学家和政治家,越是不囿于当年专业本身,他们的财富并不能从本次调查中统计出来。名校学生毕业后也会迁就激烈的社会变化,要不断地转行、转型。因此,公众不必太把具体专业名称当做一劳永逸的人生通行证。在经济大潮中,我们仍然能见到一些大学依然没有放弃对高深学问的守护。因此,专业招牌只是一时浮云,选择学术深厚的大学、选择名师聚集的学科,选择优秀的科研与实践环境,这对一个青年的成才才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决定其终生发展力的基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