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首次发布的“2013年不同岗位平均工资”调查数据显示,去年全部调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5676元,其中,单位负责人平均工资最高,商业、服务业人员平均工资最低。(5月28日 人民日报)
今年国家统计局首次分岗位统计平均工资的做法自然值得称道。试想,在贫富差距不断加大,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各行各业的工资差距如果没有系统的区分,不仅不利于人们的就业和择业,更不利于政府的产业结构调整。
当国家统计局终于顺应民意,不再“大一统”地“平均”所有人后,我们似乎可以长长地舒一口气,曾经“平均数”压得自己透不过气来,也加剧了社会不公的心理,进而激化社会矛盾。
为何会出现大平均数让大部分普通老百姓不服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部分人都达不到那个平均数,那么普通人到底是拖了哪些小众群体的“后腿”呢?这自然会令人浮想联翩,不公心理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次分行业进行统计,让各个行业的收入曝光于“光天化日”之下,“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于是,人们终于知道了,“单位负责人工资年均10万”,原来自己一直是拖了单位负责人的后腿。
从“大一统”的平均工资,到分行业统计的平均工资,国家统计局迈出了第一步,也是极好的一步。至少说明,统计数据开始重视民意,注重公众的感受和反映,也更注重统计数据的科学指导性。
然而,对于平均工资的统计数据,公众还有更多期待,期待更为细化的统计方式,期待统计结果能够真正为政府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提供指引。毕竟,如果政府没有进一步的行动,那么统计数据也只是统计数据而已,低收入行业的从业者也只能看着统计数据感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