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的目的原本是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然而前天晚上,就读于下城区某小学四年级的女生小莉,却因抄作业被父亲过度体罚致窒息,后经医院长达15小时的竭力抢救,还是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人民网5月21日)
一个如花的生命就这样猝然凋谢。我们在为女孩的离去感到惋惜时,首先,必须对不良家庭教育方式进行反思。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和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认为打骂孩子天经地义,他们信奉“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偏激和粗暴的教育方式,那些已经为人父母的家长大多是在父母的打骂中成长起来的,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世代沿袭,已经成为很多家长屡试不爽深信不疑的教育法宝。
联想到近日广州妇联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认为打孩子不算家庭暴力。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比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父母打骂孩子已经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下,打骂孩子早已司空见惯,酿成家庭悲剧也在所难免。
其次,我们还要对当下“唯分数论成败”的教育环境进行追问。父亲吊打女儿致死,与其说这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不如说这是教育体制下整个社会的悲剧。我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当知识成为唯一能改变命运的时候,其残暴的一面就暴露无遗了,新闻的父亲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干着出卖劳力的工作,赚取着廉价的薪水,当劳酬不符时,心理就失衡了,对生活的希望就寄托在子女身上,希望子女能通过知识来拯救家庭,改变命运,因此,平日里对女儿的学习十分关注,对孩子教育十分严格,当看到女儿抄作业时,望女成凤的父亲才怒不可遏,恨铁不成钢,对子女大打出手,再加上在“唯分数论成败”的教育环境下,孩子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努力学习,拼命学习,孩子俨然成了家长博弈的赌注,承担着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11岁女孩最终成了传统家庭教育的牺牲品。
11岁女孩被父亲吊打致死,是一记警钟,希望能敲醒那些沉迷在棍棒教育中的家长们,孩子需要的不是打骂,而是语重心长交流和谆谆教诲,唯有适当地减压,孩子才能轻松学习,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