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明星部长”莫迪的大旗下,在野10年的印度人民党以绝对优势胜选,打破萦绕印度20多年“悬浮议会”的魔咒。印度政局的新变化或将给今后5年的中印关系带来新机遇。
笔者之所以这么说,首先是因为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印度无任何政党拥有议会过半席位,造成印历届政府在制定外交政策时越来越多要看盟党的脸色,在对华问题上也概莫能外。此次印人党赢得过半议席,具备单独执政的实力,这赋予莫迪政府在外交领域极大的自由度和回旋空间,有利于减少对华外交的政治掣肘。
从温家宝总理与辛格总理的“老友情谊”,到李克强总理将印度作为就职之后的首访国家可以看出,中印关系进入21世纪以来得到极大改善和较快发展,固然离不开中方的不懈努力,但印方的审时度势,与中方相向而行也是重要推力。容易让人遗忘的是,印方这一推力实际源自瓦杰帕伊任总理时期的印人党政府。客观看,瓦杰帕伊执政后期对华政策的调整,被公认为印人党政府最大的外交亮点之一,奠定了其后至今印对华政策的主基调。珠玉在前,莫迪偏离轨道的可能不大。
当前困扰中印关系的现实难题在于边界问题。自2005年双方签署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以来,迄今进展缓慢,甚至有“不进则退”的危险。其中,印度国大党过于瞻前顾后,缺乏当断则断之人是重要原因。而印人党在政坛虽然长期被划入右翼阵营,在国家安全问题上素以强硬示人,但相较独立后长期执政的国大党,其在边界问题上历史包袱较少。一旦莫迪政府下定决心与中方尽快达成互谅互让之举,更容易赢得支持、排除干扰、说服反对势力。这样的例子,中国并不陌生。当年谁也想不到,最先打开中美外交大门的是以反共起家的尼克松。
另外,莫迪对“广东模式”青睐有加。此次印人党赢得压倒性胜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主政地方多年在经济领域的亮眼政绩。在当前印度经济历经多年快速增长而发展后劲不足,改革红利殆尽而结构调整缓慢的关键时期,莫迪施政有望围绕“重经济,促发展,惠民生,调结构”这一思路展开,推动印度在吸引外资、扩大经贸往来、发展制造业、加大基建投入等领域,采取更加灵活务实的重商政策,这将为推动中印经济合作再上一层楼创造更多契机。
褒印贬华、拉印制华向来是美国等西方势力离间中印的惯用手法,也是干扰两国战略互信的重要外部因素。而近年来,在西方以2002年古吉拉特邦宗教流血冲突为由,对该邦时任首席部长莫迪采取“封杀”和“敌视”政策的同时,中方却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多次诚邀莫迪访华,两者形成强烈对比。当前,无论西方态度如何转变,终难免会给下一步高层交往和双边关系发展投下阴影,也在无形中增大了其拉印制华的难度。相比之下,中印关系更进一步却值得期待。▲(作者是中国南亚学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