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羊城晚报:保“舌尖上的安全”,最严处罚只是第一步

堂吉伟德

2014年05月16日15:26    来源:羊城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保“舌尖上的安全”,最严处罚只是第一步

  热点快评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讨论通过《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决定建立最严格的监管处罚制度。对构成犯罪的,依法严肃追究刑事责任。并加重对地方政府负责人和监管人员的问责。(5月15日《新京报》)

  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属于国家安全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食品安全从种养殖、生产、流通和消费,有一个相当长的链条,其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因而,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但同时离不开严格监管,只有采取最为严厉的处罚,用巨大的成本风险去倒逼各个责任者恪守底线,才会让走偏的责任坚挺起来,才会避免易粪相食。

  食品安全离不开法治,但前提是实现有效的法制。现行的2009年版《食品安全法》,经过多年的实施已然证明还存在诸多缺陷,最主要的是违法成本过低,处罚的力度太小、太软、太模糊,无以形成震慑效果。相比于某些违法行为动辄获得千万和亿级的收入来说,以往的法律的处罚无疑过轻。在刑法修正案(八)没有出台之前,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失职和渎职行为,也缺乏有效的约束力。虽然“让违法者倾家荡产”早已成为共识,不过法律建设上的滞后,使这一目标的实现缺乏保障。也正是基于此,《食品安全法》的修订才让人充满期待,其最终以何种面目示人,彰显着政府捍卫人们“舌尖上的安全”的信心与决心。

  从国外的实践来看,多数国家的食品安全也经历了由乱到治的转变,其成功之道在于做到了“最严厉的处罚”,只要违法者敢以身试法,必然付出“倾家荡产”的代价。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极大体现了“最严”的要求,将更加有效地解决目前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若其得到严格执行,有望让食品安全乱象得到根本治理。现实中,从醉驾入刑后违法行为大幅下降来看,善政与法令的有机结合产生了嬗变效应。

  当然,立法的关键还得体现到执行上,而这正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某种意义讲,时下并不缺一部好的法律,而是缺如何让法律得到公正执行的制度保障和环境支撑。如何监督监管者,如何约束执行者,如何避免权力的滥用和司法的腐败,恐怕不是一部简单的法律修订所能解决。最严处罚制度要“不看广告看疗效”,食品安全法修订不过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