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羊城晚报:伪市场化的“车改”蒙谁呢

马涤明

2014年05月14日15:02    来源:羊城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伪市场化的“车改”蒙谁呢

  公车改革后,公务用车怎么办?沈阳市浑南新区的办法是,政府从企业租赁,计时计价收费。近日,浑南新区公车改革又出新举措,通过向国资公司“购买服务”,率先实现政府公务用车服务企业化运营、市场化管理。(5月13日《人民日报》

  由政府养车变为购买用车服务,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概念比较接近。不同的是,这种“购买公共服务”是政府内部运作,购买者与供应商都是政府自己。这是不是真改革,令人质疑。

  首先,政府向自己的国资公司购买用车服务,车改的概念大打折扣。这等于重建了一个政府车队,原来分散的公车,现在集中于国资公司。虽说国资公司属于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但实质上与政府就是一家人。政府既是公司的唯一股东,又是直接的上级主管部门,那么它能不能真正独立核算,假如资不抵债了能不能破产,恐怕未必由市场和制度说了算。这更像是“政府车队”换了个牌子。

  其次,政府购买服务,应该面向社会,依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公开招标。政府自己成立公司,自己向自己购买服务,不但与市场经济规则格格不入,与当前政府转变职能的大方向更是背道而驰——政府的不归于政府,市场的不归于市场。政府采购所以必须公开透明,竞争中标,一是从程序上限制政府权力,尽力避免滥用税款及腐败问题;二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政府采购成本的最低及质量保证。政府通过指定,让自己出资成立的公司承包公车服务,完全屏蔽了市场,左手掏钱,右手收钱,这不叫购买,而是公车换了个地方。而既是内部运作的事情,到时候公车换不换地方,谁都不知道。

  再者,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地方政府继续出资组建不必要的国企,是一种倒退。有些行业比如金融、能源、矿产资源等,保留国有资本确有必要;而汽车租赁这种早已成熟的市场服务,政府硬要垄断一块市场,既与市场经济方向相悖,其内部经营能否实现企业化则更让人担心。为上级服务,效率不会有问题,但浑身都姓公的官办企业,运营成本,国企共性问题的“三公”经费、损失浪费,等等,与民企肯定不会同日而语。并且,政府与下属企业——“老子”与“儿子”之间的账不可能十分清晰、完全市场化,明补暗补的问题恐怕是难免的。

  去年曾有民企申请代管公车服务,云南省统计局、昆明市一些政府部门都收到了民企的申请资料及服务合作方案。但诸多部门都“不敢接招”。民企代管,官方没积极性;自己和自己“购买服务”,则说干就干,一冷一热的原因,或取决于“市场界定”:对市场化不适应。实质问题是,自我改革与舍弃利益的艰难,甚至不可行。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