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垃圾分类,政府首先应转变观念,把重点放在鼓励与调动民众的积极性上来,而不能光想着征收那么一点垃圾处理费。
广州酝酿垃圾费与水费捆绑征收。广州市城管委分类处处长尹自永透露,相关方案将于6月B7月公开征求意见,计划年底出台。
方案尚未公开,舆论反对声一片。当地媒体纷纷刊文表示“征收条件未成熟”“请容押后”等等。方案能否顺利出台,看来还是个问题。
垃圾费捆绑水费征收,并非广州首创,长沙、深圳等地早已实施。对有关部门来讲,此举的好处是可提高垃圾费的收缴率。水费欠缴,供水公司会停水。居民不交垃圾费,有关部门大概只能干着急。据悉,广州垃圾处理费收缴率仅50%B60%,还存在代收单位挪用或截留不上缴等问题。
问题在于,明明是为提高垃圾费收缴率,当地有关官员近日却表示,将探讨如何借此“让垃圾分类的家庭少缴费”,真正落实谁排放谁付费的责任机制。要说新方案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这点有人信。可要说这能推进垃圾分类,大概没多少人相信。显而易见,用水量与垃圾产生量并没有直接关联。
据了解,广州要做的,并非像深圳那样以“排污水量折算系数法”间接计算生活垃圾量,而是把随水费征收的方式与垃圾计量收费相结合。去年底,广州开始试点垃圾计量收费,根据家庭(小区)垃圾分类情况以及垃圾产生量实行不同收费,费用折入垃圾袋价格或按桶计量收费。但试点效果并不明显,行政成本颇高。
那么,随水费征收与计量收费“二合一”,能否解决垃圾分类难题?答案也不乐观。虽说随水费征收可解决收费载体问题,垃圾计量收费仍然可能遭遇现实尴尬。比如说,居民干脆不买垃圾袋,随意丢弃垃圾,有关部门又将如何跟踪处罚?而当地试点的针对有物管小区而采取的按桶计量收费方式,也很难提高居民实行垃圾分类的热情。这样等于问题又回到原点,垃圾分类依然无解。
广州为垃圾分类问题,想了不少办法,也不乏听取公众意见的积极态度。只不过,垃圾分类不仅在广州,在国内各地仍是普遍难题,几乎没有成功的经验。国外的经验,却又难以照搬。例如,日本垃圾分类多达几十种,而在国内,有地方仅把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种,都难以有效推广。
垃圾分类难以推行,原因既在于政府部门,也在于民众本身。推进垃圾分类,政府首先应转变观念,把重点放在鼓励与调动民众的积极性上来,而不能光想着征收那么一点垃圾处理费。倘若不能调动民众积极性,再好的制度也难免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