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中青报:马斯克的成功并非走运

黄志澄

2014年05月12日08:32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马斯克的成功并非走运

  美国特斯拉(Tesla)汽车公司的创始人埃伦·马斯克(Elon Musk),借北京国际车展的机会,来到北京,受到我国媒体的高度关注。一家电视台对他进行采访后,在网站上发表了《特斯拉CEO——“走运”的国际土豪》的文章,认为马斯克的成功,实力远没有机遇来得重要。

  特斯拉S型电动跑车,采用了原来用于笔记本和手机的钴酸锂电池,将7000多节电池组合成矩形电池版,而电池的连接采用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逐层分级管理系统,从而使其成为美国最成熟的电动汽车。电动汽车能否成功,除了汽车本身外,还取决于充电网络。特斯拉在美国加州正在推广的充电网络的电力,来自马斯克投资的Solar City公司提供的车载太阳能系统。在美国股市上,特斯拉的股价,远远跑赢了大市;但在中国,特斯拉电动跑车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建立太阳能的充电网络,也绝非易事。由此,中国媒体对其能否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有所争议,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马斯克的创业史还有另外一半。他1971年生于南非,17岁时到加拿大上大学,后转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了经济学和物理学双学士学位。毕业后,他创建了Zip2和Pay Pal两家网络公司,积累了最初财富。之后,他又创建了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和特斯拉汽车公司。前者研制成功了低成本的“猎鹰”系列火箭和“龙”飞船,成功进入了卫星发射市场和为国际空间站的运输服务。这家公司还研制了垂直起降的“蚱蜢”重复使用火箭,飞行高度达到创纪录的744米。就在马斯克来北京的前夕,这家公司再次成功发射了“猎鹰9”火箭和“龙”飞船,第三次向国际空间站运去了货物,并在火箭上试验了重复使用技术。

  笔者作为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深知这家现在员工还不到2000人的私营航天小公司,成功来之不易。它的成就,已经给美国大型航空航天公司提出了重大挑战,并对美国航天甚至世界航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我看来,马斯克的成功并非走运,而是将天马行空的创新思维和脚踏实地的经营管理,成功地集于一身,把创业理念实践到近乎完美无缺。

  马斯克的成功离不开对机遇的准确把握。大学毕业时,他的理想就是要进军潜力无限的3个领域:互联网、清洁能源和太空。这3个领域都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密切相关。他最初投身于互联网,正值互联网风生水起。后来创建电动汽车企业和投资太阳能,又逢低碳经济的黄金时代;而他创建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时,正值美国政府大力支持私营企业进入航天领域。

  马斯克的成功离不开对信念的执著和坚持。马斯克在创业过程中屡经挫折,但从不气馁。2008年,“猎鹰1”火箭遭遇了第三次失败,当时员工情绪低落,马斯克一走出控制室,立即动员员工振作起来,继续努力。在第四次发射前,他彻夜未眠,事业成败,在此一举,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美国金融危机来临时,特斯拉公司更加困难重重。此时他毫不犹豫地投入了他个人最后的资金,但这些钱仍然不够,在预期公司即将垮台的前3天,才得到一笔让公司继续生存下去的投资。

  马斯克的成功离不开他接受的教育。他的母亲回忆说:“在他小时候,如果我带上3个孩子一起逛街,而埃伦突然不见了的话,那么他一定‘被落在’书店里了。他会坐在地上,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当他只有八九岁的时候,他就读完了整部大英百科全书,而且还记住了里面的内容。”他在大学受到了良好的物理专业的教育,让他掌握了从事物物理本质出发的思维方法。例如他在研制“猎鹰”火箭时,发现要将一定重量的物质送入轨道,就要耗费一定重量的燃料和材料,但现有的运载火箭,燃料和材料的成本仅占总费用的1%。因此,他认定运载火箭一定存在大大节约总费用的空间。

  马斯克凭借在航天和汽车两个领域的突破性创新,在美国赢得了几乎和乔布斯一样的声誉。他与乔布斯相比,只是少了些豪言壮语,但无论他的创业精神,还是他的创新方法,都将给我们留下许多深刻的启迪。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