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环球时报:中非迎来深度融合的历史拐点

刘鸿武

2014年05月08日08:51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刘鸿武:中非迎来深度融合的历史拐点

  李克强总理今天继续在非洲访问,这是继去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构“中非命运共同体”之后,中国政府首脑对非的又一次重要访问。此访将“命运共同体”的构想以系统性、长期化的战略举措落到实处,呈现出中国对非战略合作的内在联系性和与时俱进、不断向前推衍的中国特色。

  中国是一个东方国家,处在百年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是目前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因此,中国对非洲发展问题的理解,以及对非洲在全球历史地位和作用的理解,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而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非洲观”,中国才能持续、充满信心地推动中非合作。

  当代中国的对非合作既根植于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又紧紧服务于当代中国追求民族国家复兴强盛的时代要求与战略目标。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秉持“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宽广情怀,努力将“自强自立”与“兼济天下”两者做有机之结合,探寻中华民族复兴的同时,推动世界之进步发展。

  当前中非的合作发展结构处在深度融合的历史拐点,正驶向提速增质的“高铁”时代。南方的新兴经济体是中非双方发展持续推进的一个重要动力源。在这样一个大的框架下,我们双方的深度融合将体现在投资、贸易、制造业等方面。这包括李克强总理希望将中国装备如高铁和飞机等进入非洲,也包括中国将自身中低端工业生产能力转移到非洲,实现中国向高端产业转移的同时让非洲补位,让非洲的工业化发展到新高度。这样一个中非发展的梯度结构将支持双方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可以说,中非不仅是习近平主席所提的“命运共同体”,同时也是一个“机遇共同体”。对中国而言,作为全球新经济增长点的非洲大陆无疑是机遇之地。未来一段时期,非洲将在跨国、跨区域的一体化方面有所进展,其中蕴藏着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机遇,中国在其中大有可为。对非洲而言,双方全面而深入的合作也愈加成为推动非洲整体发展的重要外部资金、技术支撑。

  今后中非不仅会加强“硬”领域的合作,也会进一步推进“软”领域的合作,如中非文明的对话、知识的重建、思想的提升等。中非之间这种通过高层往来推动的深度交融,对彼此文明乃至全球多元化文明的丰富都有增益作用。

  除中非双边合作本身推动非洲发展外,中非合作引起全球大国和新兴国家对非洲的重新认知,以致各方重返非洲,加强与非洲的合作。全球对非合作相互竞争的态势,总体上提升了非洲在全球发展中的地位,使非洲由从过去的边缘逐渐向全球政治经济发展的中心靠拢。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中国必须为全球发展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发展问题的解决做出贡献。只有这样,中国的发展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而中国与非洲进行互利共赢的合作,并在非洲承担更多的责任,将提供一个实实在在的例子,让外界看到,中国的发展是机会,而不是威胁。▲(作者是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