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新京报:岂可打着医学的旗号强卖“待产包”

2014年05月06日08:38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岂可打着医学的旗号强卖“待产包”

  ■ 社论

  产房作为医院感染重点监督的一个部门,保证其必要的清洁度是十分必要的,但为此要求所有的衣物都必须无菌却找不到法律和学术上的依据。

  近日,新京报记者调查了北京10家设有产科的医院,居然发现其中9家医院明确表示,产妇必须购买由医院提供的“待产包”,拒绝产妇自带新生儿衣物进产房。这些“待产包”生产厂家“神秘”,医院许多科室、部门均称不知进货渠道,厂商称有医院虚开发票,收回扣拿差价。

  医院之所以强卖“待产包”,理由是“为保证产房的无菌环境”。然而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

  产房作为医院感染重点监督的一个部门,保证其必要的清洁度是十分必要的,但为此要求所有的衣物都必须无菌却找不到法律和学术上的依据。事实上,即便是对无菌环境要求更高的心脏外科手术室,也没有要求所有物品达到无菌的水平,例如接送手术患者的平车,覆盖术后患者的床单、被子都只是要求清洁,而并非消毒后的无菌。而且,目前多数医院接送新生儿的婴儿车也达不到无菌的状态。

  退一万步讲,即使根据什么新的学术调查,让新生儿使用无菌衣物,确实对保证产房的无菌环境具有诸多益处,那么给新生儿在产房准备一套消毒的衣物就够了,为什么要让产妇们购买一套包罗万象的“待产包”呢?这不成了搭配销售吗?

  与医院提供“待产包”的热情遥相呼应的现象则是,这些“待产包”的价格大多不菲,至少远远高于这些产品的出厂价格。这也就意味着医院有机会从出售的这些“待产包”中获得不错的利益。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医院所信誓旦旦的产房无菌问题,充其量只是一个噱头——一个让医院能够敛财获益的噱头。

  以保证产房的无菌环境为名,让产妇购买可能并非她们喜欢的物品,这其实是一种隐性的抢劫行为。而打着医学的旗号来行使这样的抢劫,这无疑又是一种对医学的亵渎,它严重损害了医学本身具有的挽救生命与健康的严谨形象。

  令人遗憾的是,“待产包”的问题,在许多医院长期存在,而且一直近乎公开地存在着,这从另一角度反映出,有关部门对于医院行为管理的松散。这样的现状显然不利于保证医院行为的规范性。

  除了“待产包”之外,医院还有哪些强制患者购买商品的问题,这些问题背后的利益链是怎样的,为何一些医院的商品部、小卖部能获得垄断销售的权力,这些问题背后是否存在腐败?对此,相关部门理应启动调查,对医院违背医疗伦理,追逐利益的做法启动行政乃至刑事追责。如果任由这样的现象蔓延,其损害的不仅仅是患者的利益,还将极大地伤害人们对医学和医生应有的基本信任。医患关系不易,需要好好维护珍惜。强卖“待产包”只有负能量,有关方面不但要保持零容忍,而且应举一反三,同时对其他医院、其他强制销售行为加大力度监管、追责。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