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环球时报:中国外交例外论是个伪命题

卢  静

2014年05月04日08:36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卢静:中国外交例外论是个伪命题

不论是历史经验还是经典学术验证,当前中国外交中的一些主张和举措似乎超出了人们的常识:中国仍面临国内发展的难题,为什么对外表现得十分慷慨?中国面对一些弱国和小国时,会放低姿态,与其平等相待吗?强大起来的中国怎么可能会忘记遭受西方列强蹂躏的屈辱历史,真诚地与其平等互利呢?如果拿西方经典国际关系理论来解释当前的中国外交行为,不论是现实主义的权力政治观,还是自由主义的制度合作论,以及建构主义的观念认同说,均失去了效力,中国外交表现得十分“例外”!

事实上,十多年前国际舆论中的“中国例外论”就开始盛行,因为中国成功的发展道路颠覆了西方经典发展理论,国际舆论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例外”的。近几年,“中国例外论”又流行起来,而这次主要指向的是中国外交,因为中国的和平外交战略与历史上崛起大国相较均是一个“例外”。中国外交真的“例外”吗?

首先,“例外”意味着预先存在着某种参照标准,也就是一个世界标杆。中国例外论的参照标杆显然是国际社会现有的主导性国际规范,以及传统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及其理论解释。然而,当前世界上的主要国际规范基本是在20世纪后半期由西方国家主导构建起来的,体现了西方国家对国际社会核心价值和规则的认识,这也是一些西方学者所说的“文明标准”。用西方“文明标准”衡量中国的行为,怎么会不出现“例外”?而近代以来的崛起大国基本上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它们的崛起经验和理论套用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那必然也会产生“例外”。

其次,“例外”表明的是一种特殊性,是与众不同的特点。事实上,任何国家均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现在世界上的近200个主权民族国家,在自然禀赋、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政治制度和国际战略等方面均具有各自特点,尤其是大国更乐于表明自身的特殊性,特殊性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并且,只有各国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特殊性,才能构成丰富多彩的国际社会,才能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美好境界。

最后,“例外”反映的是一种看待和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态度。这种态度或是因轻蔑而产生的优越感,或是因恐惧而产生的疏离感,抑或是因景仰而产生的卑微感。总之,“例外”思想反映出一种与外部世界的距离感。然而,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既是中国不断融入世界的过程,也是世界越来越接纳中国的过程,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感在消失,中国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世界事务中。

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乔舒亚·库珀·雷默曾说过,“中国如何看待自己”和“其他国家如何看待中国”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和未来。近30年来,中国迅速地从一个处于国际体系“边缘”的贫穷落后国家发展成为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崛起大国,这无论是对本国人民还是给世界各国人民都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影响。中国客观理性地认识自己和世界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将深刻影响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从而也影响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效应对国内外舆论的挑战,成为当前社会信息化时代中国外交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作者是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教授)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