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限牌辟谣无效表明行政公信缺失

2014年05月02日08:37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限牌辟谣无效表明行政公信缺失

  决策者并未对传言证实或证伪,既不符合正常的履职程序,又让众人揣摩是否另有他意。这则官方辟谣少人信的个案表明,地方行政有瑕疵、公信力不足。

  近期,关于南京“五一”开始限制汽车上牌的消息被疯传。虽然南京交管局称“未接到任何有关限牌的通知”,但由于杭州等地也曾“先辟谣后限牌”,所以不少南京市民对限牌“宁信其有”,蜂拥购车。新车排大队上牌,车管所加班到深夜。

  来自官方的消息本应是最权威的,但如今一些人却觉得某些“权威”并不靠谱。一些老百姓之所以成了“老不信”,实在是因为地方行政者的瞎掰接二连三,一些权威辟谣甚至被证实是谎言。群众不想听“内部沟通不畅”之类苍白辩解,某些部门也难以摆脱糊弄群众之嫌,“半夜鸡叫”式的禁令出台,已让不少地方的百姓措手不及。“吃一堑长一智”,面对一些官方回应,群众能不打问号吗?

  南京交管局称“未接到限牌

  通知”,实际是一种模糊回复。鉴于通知下达很可能立即执行,“今天未通知”不代表“明天不限牌”。或者说,交管局只是政策的执行者,并不掌握决策与拍板权,交管局辟谣本身就不够权威。面对限牌传言,理应由真正的决策者出来澄清。决策者并未对传言证实或证伪,既不符合正常的履职程序,又让众人揣摩是否另有他意。

  当然,也不能排除在限牌传言背后,存在别有用心者的煽风点火。比如,4月初成都某汽车4S店负责人就被当地警方拘留,原因就是散布限牌谣言。这种造谣纯粹是出于利益驱动,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捞一票。

  令人思索的还有,有人不惜举债借钱,也要在传说中的“上牌大限”前买车,还有人恐怕已有车,还加入“占牌”大军。与其说这是在跟风,倒不如说是经济理性与资源争夺的赤裸表露。“物以稀为贵”,一旦限量供给,车牌也会成为宝贵资源,甚至要竞价购买。面对一些待购车者几年摇不上车牌,鉴于某些地方的车牌被调侃为“最贵铁皮”,人们不得不早下手为强,唯恐晚下手吃亏。这种恐慌性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也稀释了政府辟谣的权威性,造成蜂拥购车的局面。

  不时曝出的真假限牌传言,表明地方行政者在做重大公共决策时缺少对民意的征求,群众不明真相自然无所适从。这则官方辟谣少人信的个案表明,地方行政有瑕疵、公信力不足。“对存在的问题,政府要先从自身找原因想办法”,民众买车是否理性是一回事儿,但政府作为是否恰当是另一回事儿。

分享到:
(责编:李婧、潘旭海)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