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陕西日报:《朋友》诠释了朋友的真谛

雷钟哲

2014年04月28日08:41    来源:陕西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朋友》诠释了朋友的真谛

  4月21日,《陕西日报》全文刊发了河北作家李春雷采写的纪实文学《朋友》,读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文中所说的朋友,一个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一个是英年早逝的著名作家贾大山。我在清晨读完这篇8600余字的长文,除了为主人公一个个交往的细节而感慨,感触最深的就是:纪实文学《朋友》,生动地诠释了朋友的真谛,或者说,展示出朋友之间应该恪守的准则。

  朋友当以肝胆相照。真诚相待,肝胆相照,这是成为朋友的基础。朋友,就应该有高尔基笔下丹柯那种“用手抓开自己的胸膛,将心脏高高地捧在头上”的坦荡,向朋友敞开心扉,而不是藏着掖着,更不是互相算计。你大概设想不到,贾大山第一次见到习近平时,竟然说了句“来了个嘴上没毛的管我们!”尽管这句话对着李满天说的,说时又压低了声音,但还是清清楚楚震荡了习近平的耳膜。当时,习近平任正定县委副书记。这个细节,生动地折射了知识分子冷傲磊落、不媚不俗的风骨,和现代官场常见的吹吹拍拍绝不见容。而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交往。在大山身患绝症于北京治疗期间,已是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借去北京开会之机,专门前去医院看望。10多天后,他又专程赶到正定,在当年两人无数次晤谈的小屋子里留下了与大山人世间最后的合影。试问,现今高官交往的圈子,有几个底层的朋友?

  朋友当以国事先。习近平和贾大山交往,最主要还是出于公事的需要,以及对于公事见解一致意气相投的因素。土生土长的贾大山,是一个地道的正定通。他虽然是个作家,却对当地文化系统了如指掌,也有为民施政的抱负。在被以非党干部身份委以文化局长之后,一腔热血不遗余力。习近平后来回忆说:“上任伊始,他就下基层、访群众、查问题、定制度,几个月下来,便把原来比较混乱的文化系统整治得井井有条。在任期间,大山为正定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古文物的研究、保护、维修、发掘、抢救,竭尽了自己的全力。常山影剧院、新华书店、电影院等文化设施的兴建和修复,隆兴寺大悲阁、天宁寺凌霄塔、开元寺钟楼、临济寺澄灵塔、广惠寺华塔、县文庙大成殿的修复,无不浸透着他辛劳奔走的汗水。”这是对朋友的缅怀,更是对政绩的赞赏。一切不以国事为先、政绩为先,只在自己小圈子里通过交易维持关系的所谓朋友所谓哥们,看着该有所脸红。

  朋友当以清茶待。《庄子·山木》中言:“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何以如此?因为君子之间没有见不得人的私利,倒有相同的志趣和情怀。“无利故淡,道合故亲”,结果“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这是合乎逻辑的必然。现今社会,多少号称知己的朋友,甚至利益共享温柔甜蜜的情人,都干过出卖朋友的事情,使“朋友”栽在了“朋友”手里。有人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但这里的“朋友”,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贴心互换的朋友,而是交换和交易时的结盟。除了形而下物质上的诉求,他们缺少灵魂上的神交,缺少精神的追求。习近平和贾大山交往这么多年,大都是一杯清茶作伴,然后彼此欣赏相互惦记,没有任何私欲的铺排。要说“送礼”,不是贾大山有求高官,反倒是习近平离开正定时,将一峰骆驼和一匹骏马(唐三彩),留给大山作为纪念。而深夜里习近平蹲下身子,让贾大山踩在肩上翻过门去,不愿惊扰门卫的美梦,却充盈着质朴厚道犹如兄弟的情谊。

  这就是朋友,这就是我们向往的朋友的境界。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