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南方日报:有感于“医学教授劝外孙女学医受挫”

吴 帅

2014年04月24日09:13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有感于“医学教授劝外孙女学医受挫”

  “我的外孙女刚被保送南大,正在选专业,我建议她学医,但是我女儿坚决不同意。”最近,南医大一附院医学教授程蕴琳有些苦恼。这位从医56年的省级劳模很担心因为医患纠纷频发,会阻碍年轻人学医。“做医生的不愿子女当医生,成绩优秀的学生不愿当医生。现在我们给别人看病,以后我们生病谁来给我们看?”今年80岁的程蕴琳教授有点痛心。验证程教授这一直观感受的事件是,曾经“傲然于世”的医学系,录取分数正持续走低。日前,教育部公布数据显示:在考研复试分数线方面,医学分数线连续三年保持每年5分的跌幅。前两年,为了吸引更多优秀考生投身医学,厦门大学甚至用免学费来吸引优秀生源。四年前的广东高考招生过程中出现医学专业一本录取现结构性断档的尴尬局面,医学院校几乎全部降分录取。

  中国医师协会在2009年、2011年针对医生群体曾作了两次调查,每次参与的医生都超过5000名。调查结果显示,不愿意子女学医、从医的医生高达78.01%。而据某医疗行业媒体提供的最新调查显示,已经有超过九成的医者反对自己子女从医。当很多医生不愿意子女学医,甚至劝身边人不要轻易学医时,这位医学教授却反劝外孙女学医,甚至因受阻而感到痛心。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与选择,必然会对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和结果。

  一种是悲观与绝望的态度。当医生亲自告诉你:“学医是一个糟糕的选择,千万别选择这个行业,你将会终身后悔。”还有什么比这更有破坏力的呢?当青年人渴望从前辈那里得到积极和正面的信息,他们收获的却是相反的信息——此地危险,慎入!这种现身说法看起来很有“说服力”,但却不免过于悲观与绝望,未必是成熟和负责任的态度。现实生活往往是介于最悲观与最乐观之间,这或许才是更可信的真相。

  当然,我们或许还可以选择另一种态度。尽管目前医疗纠纷的确让人头痛,主流的执业环境尚不理想,医生的工作会遭遇各种挫折和困难,但事实上,这一职业和行业依然正在往积极的方面转变,事物的发展趋势总是向前的。相比过去,现在的医生获得了比以往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经开始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头脑,改变自己的环境和命运。除了医生们开始尝试自由执业的创业模式,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正趋于松动。比如,国家发改委、卫计委和人社部联合发布通知,提出“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并把非公立医疗机构纳入医保等提上日程。这一举措,被视为2009年启动新医改以来,破除“以药养医”体制最为有力的政策。

  6月份的高考结束后,又即将有大批优秀的年轻人纠结于要不要选择投身医学?无论是作为医生,还是作为媒体,或者是过来者,我们都不应该扮演愤世嫉俗的批评者,把黑暗和悲观的信息释放传递给学生。当然,我也不赞成粉饰太平,把未来所有的一切想象得过于简单和美好,逃避现实矛盾。或者说,两种信息的平衡和综合体,才能给予他们最好的指导,能够帮助他们作出一个既负责任又明智的选择。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