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起,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开启今年首次亚洲之行。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奥巴马将先后访问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四国。虽然中国并不在此次亚洲行程之内,但中国问题仍将是奥巴马难以绕开的重要议题。这既是中国地区影响力与日俱增的一种体现,也是美国推行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目标所向。
奥巴马的亚洲之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亚洲的一次“补访”。去年10月,由于美国联邦政府关门,奥巴马被迫取消原定访问亚洲的计划,并缺席当年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及美国—东盟峰会、东亚峰会。这不仅让某些国家对美国的亚太战略产生了怀疑,也导致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呈现出下降趋势。但这只是奥巴马亚洲之行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恐与乌克兰紧张局势有关。虽然乌克兰问题的发展方向仍不明朗,但不容否认的是美国在克里米亚问题上吃了瘪,目前已经基本丧失主动权,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影响力的削弱。这个时候,美国迫切需要在亚太地区重新证明自己。所以,不难看出奥巴马此次亚洲之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安抚盟友伙伴、彰显力量存在、重申亚太战略。这在美国白宫的官方声明中得到了部分体现,“旨在展现美国在外交、经济和安全领域加强与亚太地区国家接触的承诺”。
我们不清楚美国具体“承诺”了什么,但考虑到其最擅长的“离岸平衡手”角色,很容易能想到美国会在哪些问题上“表态”。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有两大支柱:一是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二是同盟或准同盟关系。相对而言,作为纯经济议题的TPP谈判较为简单,但因为经济利益的冲突比较大,尤其是美日之间,谈判想要取得结果也并非易事。但在外交和安全议题上,美国占据较大主动,尤其是在地区矛盾加剧的背景下,美国“站台打气”的倾向已经非常明显,这在前不久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的亚洲之行中已经充分彰显。一边是日本、韩国、菲律宾迫切需要美国在对华问题和对朝问题上给予支持,一边是美国迫切需要巩固与这些国家的同盟关系,并利用它们“再平衡”亚太地区。毫无疑问,奥巴马的亚洲之行对于某些国家而言是利好消息,不出意外他也将作出一些有利于“再平衡”的表态。
但美国的再平衡战略符合亚太实际吗?因为“再平衡”首先要打破平衡,这不可避免会加剧地区动荡,但又不必然会出现迅速“再平衡”的结果。在亚太地区,美国除了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推行朝鲜与韩国“再平衡”之外,更是将主要矛头对准了中国,借助支持与中国有主权争议的国家来平抑中国的影响,所谓“围堵中国”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最近几年,在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上,日本、菲律宾之所以有恃无恐屡屡挑衅,这与美国的默许和支持密不可分,而这背后正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使然。再将视角转向乌克兰问题。正是因为美国和欧盟的强力介入,希望推动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北约,将“势力范围”推至俄罗斯边界,这样的破坏性介入直接打破了乌克兰本来就很脆弱的平衡——国内介于亲西方和亲俄罗斯势力之间、国际介于美欧影响与俄罗斯影响之间,甚至直接导致了乌克兰的国家分裂,而理想中的新的“再平衡”至今仍未建立起来。这些地区的不稳定和冲突升级,可以说都与美国的再平衡战略直接相关。
美国推行的再平衡战略,仍带有冷战时期的遏制战略色彩,其不公允的立场指向早已与时代不符,也与中国极力倡导的新型大国关系不符,将注定没有持续推行下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