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北青报:世界读书日,如何遇到更好的自己

本报特约评论员

2014年04月23日09:04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世界读书日,如何遇到更好的自己

  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由此可判断,要读书,要读有意义的书,要保护知识产权,而前提是让所有的人都读到书,不论肤色,无论长幼。

  在过去的一年中你摸过几页书,网络书又新下了几本?有哪些书你坚持看完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1日在北京公布了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为7.25本,较2012年上升了0.51本。虽然有66%的成年人都向往“一本书、一杯茶”的阅读方式,但通过网络在线、手机、电子阅读器等方式看书的人数正在迅猛增加。

  今天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也是伟大文豪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每逢这个日子,有识之士便是一次集体焦虑,然后便痛心疾首,感叹中国人读书太少,并不乏数据证明,比如人均读书才四五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8.4本,日本的8.5本,美国的7本……更有论者恨铁不成钢,千万别成为屏奴,要多读纸质图书。

  其实,不必过于焦虑。中国人的阅读率正在上升,比如,去年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为7.25本,较2012年上升了0.51本。今天的阅读率一定超过古代,在遍地文盲的时代,特别是印刷技术落后的时代,阅读率怎么可能高?至于指责国人喜欢浅阅读,习惯用电子工具阅读,更是经不起推敲。时代在变,电子书也是书,不能因为读了纸质书就有了优越感。试想,那些喜欢龟壳书的人有理由嘲笑竹简书吗?而习惯于竹简书的读者又有理由嘲笑纸质书吗?载体变了,书犹在,喜欢阅读何必拘泥于载体不同?

  如网友所言,过去一年没读纸质书,只在使用电子文档或在线文本,让世界少砍了几棵树,减轻了雾霾的产生,减少了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可以预料,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电子书。而有朝一日,印刷的纸质书会走入历史,或者成为极其少见的礼品书进入人们的视野,这并不可惜。

  国人的阅读量该关注,国人的阅读内容更值得关注。阅读量再多,如果只是教材,或有毒的成功学之类的书籍,有何益处呢?教人狡诈的厚黑学、苍白而浅薄的成功学之类的书籍销量最高,并不是好事。林语堂把书分为三类,一类是最上流的书,指的是经典;一类是中流书,多指从上流书抄袭的次流作品;还有一类是下流书,多指民间文学,“如小调童谣民歌盲词”。林语堂喜读上流书、下流书,自有其道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如果每年熟读几本经典,阅读量不大,但值得敬佩。

  关注世界读书日,应弄明白它的含义。世界读书日的全称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换言之,不仅要多阅读,还要保护版权。日前,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去世,媒体披露了一个细节,1990年,马尔克斯曾到北京和上海访问,钱钟书陪同。当马尔克斯看到书店随处可见各出版社擅自出版的他的《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怒称“各位都是盗版贩子啊!”盗版书盛行,这不是假话,在世界读书日这个时节,该如何更好地保护版权?

  世界读书日,今年的主题是“地球与我”。释放的深层含义是,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由此可判断,要读书,要读有意义的书,要保护知识产权,而前提是让所有的人都读到书,不论肤色,无论长幼。

  苏辙说,“早岁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好读书,读好书,书籍绝不会亏待我们。诚然,读书就是一次相遇,与美好的人相遇;读书,也是一次发现,发现另一个自己。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如何遇到更好的自己,值得思量。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