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环球时报:京津冀一体化应着眼环渤海

陈宝存

2014年04月22日09:31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陈宝存:京津冀一体化应着眼环渤海

  有报道称,日前国家发改委初步提出将德州列为京津冀一体化城市,与首都经济圈共谋合作发展。此次规划纳入的还有山西大同和内蒙古赤峰、乌兰察布等3个城市。实际上,最早的环渤海地区发展规划是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中部地区的,共五省(区)二市。所以有观点认为,推动京津冀一体化,提升与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是北方区域发展提速的必然保障。

  环渤海地区,包括整个华北地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珠三角和长三角是落后的,即使是山东、辽宁与河北,总量虽然不小,比如2013年,山东GDP总量全国排名第三(50013亿),河北第六(26575亿),辽宁第七(24801亿),但是作为人口大省的上述三个省份,人均下来只分别为第十、第十六、第七位。

  环渤海地区最大的问题还是产业模式问题。河北经济最强的唐山,是钢铁建材与能源重化工基地。内蒙古的经济水平高,但也是依靠煤炭资源。而山西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煤炭等资源优势。辽宁更多的是老制造业国企。山东最著名的产业,第一为果蔬种植,第二是家电行业。而家电行业的产能受到需求压制,利润越来越少。上述地区的发展并不可持续,必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事实上,我国的第二产业虽然经济占比很高,但由于核心技术缺乏,代工厂模式短期内很难改变。而正是由于产业的落户,传统的能源、重化工、钢铁、建材行业的发展成为京津周边地区的主流。最近几年为人所重视的雾霾使得京津冀一体化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首钢搬迁到唐山曹妃甸,是京津冀地区最早的产业下移。但目前看,所谓的循环经济发展,在曹妃甸并不突出,曹妃甸也没有因为首钢的搬迁而崛起。

  我们知道的是,低碳与高科技产业不彰,恰恰是环渤海与京津冀地区的短板。而核心技术的缺乏,主要是由于我们自身的研发能力不足。在国内教育和科研最发达的城市中,京津无疑是有位置的,而北京作为祖国首都,国家级的研究机构是首屈一指。这些优势恰恰是京津辐射河北,以及河北周边的环渤海地区的重要资源。以科技推动发展,推动产业转型,以京津两大直辖市为龙头,形成环渤海地区高科技低碳产业优势,产业链培育虽然需要很久,但这是最好的出路。

  对此,先期推动的必将是京津冀一体化。京津冀行政壁垒以及京津对河北的虹吸应尽早结束。当然,河北自身强大更是重中之重。▲(作者是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副秘书长)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