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光明日报:用基层治理现代化破解城管困境

汤嘉琛

2014年04月22日08:26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用基层治理现代化破解城管困境

以往城管在处理与小贩的冲突时,很容易倚仗手中的权力,以暴力手段恐吓和“压服”对方。这种治理模式,已经反复被证明后患无穷。城管群体要实现形象突围,必须多一些法治思维。

最近发生在温州苍南县灵溪镇的执法纠纷,典型地反映了城管群体面临的困境:4月19日,几名城管在整治占道经营行为时与菜贩发生争执,路人黄某试图用手机拍摄现场画面,结果被城管殴打至吐血倒地。此事唤醒了民众关于城管暴力执法的记忆,并滋生了“城管打人致死”的不实传闻。最终,一次常规执法升级为波及全县的群体性事件,多名城管“临时工”被民众围殴至重伤。 

那几名城管“临时工”被围殴,与其说是因为谣言煽动了民众情绪,倒不如说是城管在民众心中的刻板印象,给如今的暴力冲突埋下了伏笔。在各种城管暴力执法丑闻的渲染下,城管早已是一个被舆论贴满了负面标签的群体。

城管暴力执法的表现,与其业已形成的刻板印象共同发酵,影响了民众对事件真相的观察和理性判断。诉诸非理性的暴力伤害,无益于解决具体问题,反而会加深城管与民众间的对立,加剧社会各群体之间的撕裂。正因如此,有必要站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有效破解城管执法面临的困境。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基层治理的现代化,而城管执法正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当前,城管群体的职能已覆盖卫生、工商、环保、拆迁等诸多领域,几乎涵盖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其中涉及复杂的利益博弈和权责归属,如果不能在各方诉求之间找到均衡点,势必会影响基层治理的水平。 

以基层治理现代化破解城管困境,意味着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以往城管在处理与小贩的冲突时,很容易倚仗手中的权力而恣意妄为,动辄以暴力手段恐吓和“压服”对方。这种治理模式,已经反复被证明后患无穷。城管群体要实现形象突围,必须多一些法治思维,多一些法治手段,少用暴力,慎用权力,努力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化解纠纷,以规范执法赢得尊重和认可。 

以基层治理现代化破解城管困境,还要在城镇化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多一些全局意识。我们应该看到,城管执法所要处理的问题,实质上是中国在多年城镇化进程中积累而来的,而且很多都是政府职能部门不想管或管不好的脏活累活。正因如此,要想求解城市管理的难题,城管部门在提升人才素质、推广“柔性执法”等方面的努力固然非常重要,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的统筹合作也必不可少。 

从某种程度上讲,城管群体遭遇的困境,正是基层治理危机的缩影。救赎城管群体的形象,理顺城市管理的思路,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绕不开的一环。有鉴于此,在更高层面推出彻底的城管制度改革方案,必须提上议事日程了。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