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钱江晚报:谁让婚姻成“儿戏”

洪信良

2014年04月21日09:09    来源:钱江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谁让婚姻成“儿戏”

  南京市小升初跨区借读生回原籍登记的第一天,因不允许跨区择公办学校,在名校云集的鼓楼区,记者发现,有些孩子虽然不符合户口、实际居住地及房产证三个条件,但不少家长拿出了近期才办的离婚证,有的还是登记前一天才离的婚,他们都是一方放弃婚后房产,带着孩子迁回住在名校学区房的父母家。

  离婚后夫妻原本共有的房产归一方所有,另一方不仅净身出户还要抚养小孩,这看似不合“理”,在“中国式假离婚”盛行的时代,却又是那么合“情”。在所有的中国式假离婚里,唯有“利”是真的。虽说谁结婚都不是为哪天离婚闹着玩的,但一旦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政策可以用离婚的方式钻个空子,不管是被动无奈还是主动钻营,突击办个离婚手续,貌似“零成本”。应对南京择校新规,假离婚成为部分家长不约而同的选择,一切似乎是那么顺理成章。

  应该看到,小升初不允许跨区选择公办学校,事实上在有些城市已实行多年,这样的政策设计,总体上还是符合所在区域大多数学生的公平诉求的。虽说学区房日益水涨船高,甚至高到每平方米几十万的离谱价位,名校学区有逐渐成为富人聚居区的趋势,至少原住此地的不富裕的居民,还是可以免费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就此而言,你钻了无成本假离婚的空子,占取优质学区的学位,怎么说都有点不太厚道。

  当然,棒子更应打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上。早在2009年,教育部有关官员就提出,要“首先解决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来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个“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进展缓慢,很多地方几乎没什么大的变化。甚至存在相反的发展趋向,即牛校越来越牛,差校越来越差。试问,有哪个家长甘心让自己的孩子升入一个“众口皆碑”的差校就读?但凡能想出一个办法,总想要“胜利大逃亡”的吧。因此,为孩子择校,父母“离婚”,又实在是一出苦情戏,人们多是同情他们的苦境,讨伐造成这等剧情的教育制度。

  有钱人自然老早买好了学区房。为了孩子上学,假装从婚姻的围城中撤出,似乎把婚姻当“儿戏”,我想多半是出于逼不得已。这样的悲情理当警醒教育执政者,在禁止跨区择公办学校的同时,更应尽快把打造“区域内均衡”一事提上议事日程,少喊口号,多办实事,少推托“历史原因”,多追求公平教育。多投入点钱搞教育,多招点优秀人才到学校,别再让师范学校奖励几十万招高分考生结果无人理睬的悲剧一直重演下去。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