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每日电讯:纳粹后代的反思

班玮

2014年04月17日09:2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纳粹后代的反思

  ■随笔

  本周刚出版的德国《明镜》周刊推出长篇封面文章,详细描述了这家新闻周刊的一名记者从最初逃避、到最终勇于直面父母纳粹罪行的艰难心路历程。

  《明镜》记者科特·施尼本在文章中说,他踌躇了多年才决定认真探究自己多年来一直回避的一个问题——已过世的父母在纳粹时期究竟干了什么?

  在档案馆,施尼本找出足足5纸箱有关他父亲受审记录以及他父母的通信。这让他看到了痛苦的事实:父母都是纳粹政权的忠实追随者。父亲作为纳粹国防军士兵曾在前线打了5年仗,在第三帝国的最后岁月还参加了迫害逃兵和厌战者的所谓“狼人计划”特别行动队,并参与杀害了一名有反纳粹思想的本地农民。母亲同受纳粹思想侵蚀,不但在父亲入狱后与他结婚,还在父亲受审期间写信为他出谋划策。

  施尼本说,这些档案材料让他看到了纳粹德国时期,一些普通德国人的“非人性和狂热”的一面。

  为什么这些普通人会成为纳粹拥趸?施尼本从父母身上找到了部分答案——“这一政权当时为他们提供了工作岗位、特权和生活支点”。

  施尼本还在文章中就德国战后纳粹余毒依然流传的原因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德国战后对纳粹的清算并不彻底。

  虽然与纳粹政权有染的德国司法人员战后初期曾被清理,但后来仍有约80%的人又重新回到工作岗位,这也就造成一些纳粹分子没有受到严厉处罚,如施尼本的父亲仅被判刑两年零九个月即被释放。

  此外,纳粹德国被推翻后,一些像施尼本父亲那样死抱极端民族主义思想的失落者却依然还能寻觅到战友团等极右小圈子“抱团取暖”。他们甚至经常带孩子参加有关聚会。这让施尼本不禁自问:这样的父亲战后如何引导孩子分清善恶?我的身上到底有多少他的影子?

  无独有偶。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能源部长加布里尔去年也坦承,自己有一个纳粹父亲的苦涩家事,成为众多德国家庭祖辈与子孙历史认知与情感纠葛的又一个缩影。一段时间来,一些问责自己祖辈的纪实文学作品和影视节目也引起德国社会的热议。

  如今,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已不满足于德国战后承担集体罪责并重复批判希特勒等纳粹恶魔,转而通过探究个人祖辈的往事和心路历程来寻找历史与自身的契合点。除了官方的公开忏悔,个人的灵魂反思也在不断深入。这激发了人们直面历史和自我反省的勇气。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