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中青报:土地依赖不改必有后顾之忧

莫开伟

2014年04月17日08:10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土地依赖不改必有后顾之忧

  最近,《中国经济周刊》与中国经济研究院联合发布23个省(市)“土地财政依赖度”排名总览:北京土地偿债总额第一,浙江依赖度第一;23个省(市)最少的有1/5债务靠卖地偿还,浙江、天津2/3债务要靠土地出让收入偿还,分别达66.27%和64.56%。在被审计调查的市级政府中,承诺以土地收入来偿债的占比高达81%,县级政府也超过50%。而且往后五六年,土地财政依赖症状还难有效缓解,这种现状若不及时改观,将成为中国经济之痛。

  土地出让收入成为地方财政主要收入,从现实看,会调动地方政府更大“卖地胃口”,使“卖地冲动”成瘾,从而绑架地方政府施政目标,使其陷于“缺钱——卖地——再缺钱——再卖地”的怪圈。一方面,会加快地方的土地出让步伐,不断推高“地王”身价。近年各地不断涌现的高地价就是很好的证明。另一方面,使更多城镇土地成为建设用地,加剧土地使用中的各种违规违法行为,对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造成冲击。

  据披露,2013年国土资源部例行督察共发现,地方政府在土地利用和管理方面存在2.38万个问题,涉及土地面积20.12万公顷,主要包括违规占用基本农田、违法违规办理土地审批手续、征地补偿安置政策落实不到位、侵害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违规出让土地、违规利用土地抵押融资融债等六大问题。另外,由于开发建设用地增多,把大量城镇农民推向失地大军,加之政府在征地拆迁上仅止于给钱了事,对农民生产、生活、就业等方面缺乏相应后续引导,使不少被征地农民坐吃山空,在消耗掉征地补偿款之后,因缺乏生财门路而沦落为城市“无业游民”,从而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没有建立公平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甚至压低农民土地收购价格,造成农民补偿过低或补偿不到位,激发更多社会拆迁上访事件甚至暴力抗拆恶性事件,严重影响地方政府执政形象和公信力。

  此外,土地出让得不到有效遏制,还会把政府的很多精力吸引到如何卖地、如何获得更多土地出让收入上来,助长地方政府“惰政”意识,从而忽略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地方政府对扶持和发展实体经济兴趣减弱,导致实体经济生存环境更加艰难。而且,高科技等实体经济产业转向追逐暴利的房地产行业,扭曲产业结构升级,最终会使整个经济体被房地产绑架,甚至引发经济危机。

  土地出让收入有增无减,虽能为地方政府改善民生保障方面提供资金支持,但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显然是更大的受益者。对于普通民众而言,高房价成为他们的“梦魇”,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了“房奴”。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