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光明日报:让“静”的图书馆“动”起来

徐娟

2014年04月16日08:15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让“静”的图书馆“动”起来

  如果图书馆有好多玩具,孩子是不是会喜欢上图书馆呢?广州就有一座玩具图书馆,位于广州图书馆2楼,馆内有玩具400多件,免费对外开放但需要预约。在日前该馆举办的绘画比赛中,孩子们用画笔表达心声,他们希望图书馆在花朵里、彩虹上、苹果中……

  知识改变命运,读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专为人们提供阅读服务的图书馆重要性同样毋庸置疑。然而,现在不少基层图书馆,尤其是市县一级的图书馆,基本可以用无人问津来形容;曾经滋润一代人灵魂的图书馆,在电子时代成了一栋栋只存放图书的建筑物。

  我们不能回避这样的问题:在一部智能手机、一台平板电脑可以装下一座图书馆,人人可以拥有图书馆的时代,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何去何从?面对数字化浪潮,在互联网阅读、手机在线阅读对传统阅读方式造成巨大冲击的当下,图书馆如何吸引人们坐下?或许孩子们幼稚天真的画笔给出了最朴素、最直观的答案——让“静”的图书馆“动”起来,从而满足不同读者群的需要。

  在笔者看来,图书馆的“静”与“动”是辩证统一、和谐共存的。文化学者余秋雨认为,在一个真正健全的社会中,取得很高地位的文化,往往是安静地存在的。在他看来,和现在的流行文化、流行艺术相比,“图书馆就是一个让我们安静地靠近着伟大的灵魂的地方”。图书馆这种“静”的特质和优雅,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

  我们所说的图书馆“动”起来,主要指的是活动和主动这两个方面。活动指的是,图书馆除了深化传统意义上的图书保存与借阅功能外,还应当为读者提供其他场所提供不了或提供不到位的服务。比如,利用公益的属性、丰富的馆藏、阅读的氛围、交流的平台,开展经常性的学术交流、专题讲座、展览欣赏、教育咨询、休闲娱乐等活动,让来到这里的人既各有所需,又各有所得。

  当一种阅读方式渐成过去时,当新的阅读方式普及之后,单单凭借激发人们的怀旧心理,是很难让图书馆长期保持活力的。因此,图书馆应当适应时代方向,转变服务方式,主动承担起社会教育的职能。长期关注阅读问题的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让读者自然去选择、去阅读是不够的。公共图书馆和个人的买书、选书不一样,应该有导向作用,把好的书和读者分享。也就是说,图书馆的核心功能要由为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图书,转变为读者选择尽可能好的图书。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发电子图书、远程借阅服务、提供个性化订制等服务,让图书馆成为人们阅读的健身房。

  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这座地标应当是“静”与“动”的完美组合,应当成为人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对此,我们充满期待,也无比的乐观。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